微生物肥料在培肥地力、抑制農作物對重金屬、農藥的吸收和凈化修復土壤、降低農作物病害發生、保護環境和維護食品安全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年累積推廣已達1.5億畝。但微生物肥料快速發展還要突破一些障礙。這是記者從9月27~28日在山東聊城召開的中國生物肥料創新論壇上了解到的信息。
據了解,目前中國微生物肥料已登記的產品數量達1100個,生產企業達850多家,年產能1000萬噸(包括生物菌劑、生物有機肥和復合微生物肥),產值超百億元,年累積推廣面積達1.5億畝,出口達20萬噸/年。去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將微生物肥料納入到“農用生物制品發展行動計劃”,中國微生物肥料的發展又一次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農業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李俊表示,微生物肥料已成為解決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產品。這是因為,化學肥料的使用存在著結構不合理、過量施用和利用率低的問題。他強調,中國農業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平衡協調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的關系。
據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科研處處長劉兆輝、山東谷豐源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培豐介紹,微生物肥料與化學肥料配合使用,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減少化肥流失和有效降低化肥的使用量,每年可節省 500億~1500億元的農業投入,從而減少煤與石油的消耗和廢棄物排放。但微生物肥料不能取代化肥,要與化肥配合施用。農田試驗表明,100%施用化肥可增產13%,而減少20%化肥并使用微生物肥可增產15%;減少30%化肥并使用微生物肥時可增產12%。歐美發達國家生物肥料的施用已占到了肥料總量的20%以上,產量每年以10%~20%的速度遞增,中國的微生物肥產業仍有發展空間。
與會代表認為,中國微生物肥料要快速發展必須在四個方面實現突破:一是科研滯后;二是企業整體素質不高;三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四是夸大產品功效,缺乏行業自律。微生物產業要支起中國肥料的半壁江山,除了政府支持,體制適應性變化、稅收優惠以及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等都需要加強。
來自農業部、北京農林科學院、山東省農科院、山東農大、中科院沈陽生態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與山東谷豐源生物科技集團、福建綠洲生化公司等企業代表約200 余人對微生物肥料的研發、生產與推廣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山東谷豐源生物科技集團與中國化肥信息中心對會議進行聯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