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業內最大的生產企業——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增的百萬噸級氯化鉀項目建成投產。這是國內第二套現代化百萬噸級鉀肥生產裝置,其達產后將有效提升國產自給率,大幅降低同類產品的對外依賴度,對維穩國內氯化鉀市場和下游加工業起到重要作用。具體表現為:
首先,積極改善國內鉀肥供應格局。須知,與氮肥、磷復肥等肥種嚴重過剩相反,我國鉀肥供應長期短缺。如2012年,在約為1100萬噸市場總需求中,自給率不足五成,600余萬噸供應缺口需進口產品來彌補。為此,每年我國要花費大量外匯從俄羅斯和約旦等國家進口氯化鉀補充不足。如不久前中化集團與約旦阿拉伯鉀肥公司簽訂了3年鉀肥供應合同,每年僅從這一家公司就要進購鉀肥60萬噸。
顯然,這種對外依賴度過高的供需結構,除提高了氯化鉀市場整體采購成本、加大了終端用戶和下游加工企業的相關費用之外,還令整個行業極易受到國際游資大肆炒作所帶來的損害。讓業內記憶猶新的是,早幾年進口氯化鉀一度被炒到每噸4500元,嚴重干擾了國內市場秩序,侵害了各方利益。因此,氯化鉀擴能勢在必行。
其次,擴能可有效降低產品制造成本。不論是作為化肥直接農用,還是作為下游加工業的原料,氯化鉀擴能都給市場各方帶來好處。顯而易見的是,因地制宜的擴能,能高效利用當地豐富的鉀資源,加之配備現代化、集約化程度高的裝置設備,會更加凸顯規模優勢,避免了效率低下的分散生產,從而有利于降低各種生產費用。同時,氯化鉀制造成本的降低會進一步傳導給市場,這無疑對產品市場價格起到顯著的平抑作用。尤為重要的是,由于擴能增加了市場穩定供給量,國內氯化鉀市場價格很可能將由以往頻繁的大幅波動而變得比較“乖順”起來。由此可見,有序擴能發揮著市場穩定器的作用。
再次,氯化鉀擴能對下游加工業大有裨益。氯化鉀除可作為鉀肥直接施用之外,也是制造諸如氫氧化鉀、硫酸鉀、硝酸鉀、氯酸鉀、紅礬鉀等鉀鹽的基本原料,同時還是生產磷鉀復合肥磷酸二氫鉀的主要原料。根據生產工藝,每生產1噸磷酸二氫鉀,需消耗630千克左右的氯化鉀。然而,國內磷酸二氫鉀企業生產時常被氯化鉀供應所困擾。主要表現為進口氯化鉀價格較高且變動大,供貨不及時,許多企業被迫采用間歇生產方式,企業經營非常被動;磷酸二氫鉀終端用戶絕大多數是廣大農戶,他們需要產品價格保持相對平穩;原料供應與生產環節紊亂,反過來又影響到氯化鉀市場秩序。國產氯化鉀擴能后,貨源和價格將趨于穩定,下游企業就可與氯化鉀廠家或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合同,進而形成關聯產業之間互相匹配且穩定的供需關系,從而保障上下游產業之間實現均衡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