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農藥工業的一個標志性產品,草甘膦生產的景氣周期、市場價格對整個國內農藥市場起到風向標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在化工市場整體低迷的背景下,以草甘膦為代表的農藥產品逆勢上揚,草甘膦原藥價格曾經達到每噸4.5萬元,市場行情異常火暴。然而,正當業界紛紛預測草甘膦后市走勢,一些企業準備新建或重啟草甘膦裝置時,環保部卻于5月底宣布對各地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開展環保核查。環保核查的初衷是什么?核查工作現在進展如何?核查會對整個草甘膦行業的生產格局帶來哪些變化?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核查工作穩步推進
當被問到這次國家開展環保核查的目的時,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承宇告訴記者,保護環境、淘汰落后就是這次核查的初衷。
據了解,目前全球磷資源稀缺,富礦僅占8%,而我國有機磷農藥廢水量大,磷元素的利用率只有60%~70%。以代表性產品草甘膦為例,國內企業大多采用甘氨酸法工藝,每生產1噸草甘膦就會產生4~5噸母液。這些母液中含工業鹽及多種有機物,直接排放后會造成土壤板結等問題,母液去向已經成為行業的共性難題。
同時,國內現有草甘膦生產企業近200家,各家企業的生產狀況良莠不齊。上半年草甘膦市場出現的火暴局面促使不少已經退出市場的中小企業趁機開車復產,一些企業在追求眼前既得利益的同時,在環保投入上偷工減料,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降低生產成本,導致行業出現了一股“劣幣驅逐良幣”的混亂現象。
圖為中國化工報社副社長崔學軍在揚農集團調研草甘膦生產工藝與企業“三廢”處理情況。(本報記者 王玉東 攝)
為了提升整個行業的污染防治水平,國家決定從今年5月下旬開始,分三個階段,以自愿原則在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中開展環保核查,政府部門通過發布一批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名單規范市場競爭,為提高行業“三廢”治理及清潔生產水平的打下良好基礎。
從國內用量最大的10%草甘膦水劑在2011年底徹底退出市場,到30%草甘膦銨鹽水劑作為替代品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導產品,國內草甘膦制劑產品申請的環保門檻越來越嚴。曹承宇表示,為了配合這次環保核查工作,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早在兩三年前就開始著手準備了。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在2010年組織專家編寫《有機磷類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時,就曾在草甘膦行業內引起了不小反響,業界人士猜測,相關部門未來對草甘膦企業的環保核查勢在必行。如今,正是在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的提議下,草甘膦正式被國家列為了環保專項核查產品。
據悉,當前第一階段的企業自查工作已于7月底結束,根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新安集團、江山股份、四川福華、江蘇好收成、揚農集團等一批國內龍頭企業已經向所在地的省環保廳提交了核查申請表和相關證明材料。
“除了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向環保部推薦一些權威專家,為了使具體實施核查的工作人員能夠有章可循,農藥協會還幫助環保部制定了環保核查工作手冊,必要時協會也可以派人參加這項工作。”曹承宇如是說。
大型企業完成了自查,中小企業怎么樣?來自信達證券研究開發中心化工分析師郭荊璞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預計下半年有約5萬噸產能進入市場,考慮增量產能后,國內原有的約63萬噸草甘膦裝置開工產能需要達到至少95%才能滿足今明兩年的需求。但是,自5月底環保核查開始后,草甘膦市場開工率一直很低,供給不足的現象說明一些小企業迫于環保壓力已經停止生產。眼下,只有環保措施做得好的企業才能滿負荷生產。”
大企業話語權增加
據統計,我國草甘膦產能超過100萬噸/年,實際開工產能在60萬噸左右,其中IDA法約25萬噸,甘氨酸法約35萬噸。 IDA法草甘膦生產廢水濃度高,許多雜質無法進行生物降解,給“三廢”治理工作帶來了難度。甘氨酸法草甘膦母液直接排放所造成的土壤板結等后果已被業內人士公認,但上馬母液或廢水回收處理裝置所需的高昂投入還是令人咋舌。
據悉,年產1萬噸/年的草甘膦配制母液處理裝置動輒需要投入上千萬元,多者甚至上億元。據山東濰坊潤豐化工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經理李志清介紹,公司投資的1.8萬噸/年甘氨酸法草甘膦配套母液資源化利用裝置花費了近4000萬元;而據記者了解,新安集團8萬噸/年甘氨酸法草甘膦配套母液回收利用裝置投資更是高達2億元。如此看來,如果配備了草甘膦母液處理設備,草甘膦生產企業的利潤將大打折扣。另外,由于各家企業生產工藝不同,母液處理設備也不同,其回收利用率是否達標亦很難鑒定。
針對這次環保部出臺的環保核查,不少專家預測,行業的未來格局將會出現不小的變化。因為小企業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價格,如果按照國家要求開展環保工作,那么在環保上的投入會超出小企業的承受能力,價格上的競爭優勢也會隨之消失。同時,如果環保核查落到實處,那么,不達標的草甘膦生產企業停產將減少國內企業的總產能,對大型草甘膦生產企業將是一個利好,尤其是一些從發展之初就始終堅持“環保先行”的龍頭企業則會因此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四川福華公司董事局主席張華告訴記者,隨著今年5月其新建的一條5萬噸(年產能)草甘膦原藥生產線順利投產,福華已成為了全國產能規模最大的草甘膦生產企業。“福華的每一條生產線都嚴格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新的這條5萬噸/年的生產線也在今年2月就拿到了省環保廳的環評批復。現在集團草甘膦有12萬噸的年產能,要做好環保工作,資金投入可想而知。但環保是企業的命根子,在這個問題上決不能打一點折扣。”張華說。福華集團綜合部副部長修宇也表示:“業內企業都在想盡辦法擴大市場,但在當下,誰把安全環保、資源利用做得更好,誰的生命力就越強。”
草甘膦上市公司——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針對草甘膦生產廢水氨氮含量高的特點,先后投資近4000萬元建成了先進的工藝廢水生物處理裝置,其股價則從去年12月至今,已漲了3倍。該公司前不久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受需求拉動及國家環保核查力度加大等利好因素影響,公司主要產品草甘膦出口價格保持高位運行,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33億元,同比增長17.9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2211.91%。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孫叔寶指出,那些持續進行技術改造、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優化草甘膦廢水和母液治理技術,環保治理水平不斷提高的企業將會在環保核查的后續管理中得以穩定持續生產。一些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認為,環保核查如果執行堅決,將加速行業整合,草甘膦供給端及價格話語權將向大企業傾斜。
行業將現積極變化
在采訪中,不少專家和企業負責人預計,環保核查后草甘膦行業將會出現三點積極變化。
首先,行業環保狀況得到改善。
通過企業自查、環保部門復審等多種手段,專家組成員可以仔細檢查企業有機磷和其他廢棄物排放是否達標,已有污水處理設施能否正常運轉。曹承宇表示,核查將會淘汰一些不具備污水處理能力的企業,禁止其從事生產和進出口貿易。土壤、河流、大氣等環境狀況得到改善的同時,整個行業的清潔生產水平也將得到提高。
其次,優質資源實現整合集中。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正先認為,這次核查將使草甘膦生產的優質資源將更為聚集,企業的競爭將更加規范。達標企業不僅能獲得市場的“入場券”,還能在后續的出口政策配套、出口許可、行政許可后續管理中得到更多機會。
《“十二五”農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農藥企業數量減少30%,培育2~3家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整合如何實現,在曹承宇看來,僅靠行政命令是不現實的。
“草甘膦國際市場很大,出口還是很賺錢的。前幾年,一些企業通過壓縮環保成本,以不合理的低價出口國外,結果被美國、歐盟、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提起反傾銷訴訟。”曹承宇介紹說,這次環保部將與海關、商務部等部門開展合作,沒有通過核查的產品,海關堅決不放行,這樣就堵住了企業的出口市場;此外,這些企業的草甘膦生產許可證也將有可能被吊銷,他們在國內也不能生產了。環保核查對草甘膦行業是一個整頓,今后還會逐步在其他產品上開展,不斷促進產業整合。
最后,資源利用水平切實提高。
環保治理過程中,企業既要投入巨資、還需要開發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技術。僅以草甘膦母液處理為例,如果選擇膜處理,設備的腐蝕問題及后續有機物處理不容忽視;要是改換成焚燒處理技術,企業又將面臨高額的成本費用,究竟應該怎么辦?
不少企業給出的答案是:“辦法不是沒有,關鍵是該如何選!”
通過母液定向轉化提取技術,從母液中提取磷酸鹽粗品,再經過深加工開發制成一鈉、五鈉、偏鈉等高附加值產品,新安集團徹底解決了草甘膦母液等高含磷廢水中磷資源回收率不高的難題。該技術產業化后指標顯示,高含磷廢水中磷元素回收率能達到90%。扣除成本后,回收后的每噸粗品磷酸鹽產品可以實現600元的經濟效益。
單純依靠傳統的“三廢”處理來做草甘膦的環保,難度大、效果差。江蘇好收成韋恩農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杜榮介紹說,好收成基于IDA工藝,開發出創新工藝,在生產過程中就能解決環保問題,將可能影響環境的“三廢”做成副產品。這一方面減輕了環保壓力,實現達標排放;另一方面還能創造效益,實現了清潔生產。目前公司的草甘膦含量能達到97%、98%,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做好環境保護帶來的“紅利” 。
李正先指出,此次由環保部出臺的草甘膦環保核查雖是行業內的一次自律行為,但環保核查所能起到的作用已經顯現,草甘膦行業“群雄逐鹿”一哄而上的混亂局面有望徹底改變。而在曹承宇看來,環保核查不僅有望淘汰一些落后產能,避免草甘膦行業的無序競爭,更重要的是可以改變中國農藥行業“以犧牲環境帶來成本優勢”的不良印象,樹立起負責任的行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