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就在上周,國內尿素市場剛剛經歷了一輪小漲行情。反彈區域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江蘇、安徽、河南等地,廠家統一口徑進行提價。在業內種種質疑聲中,尿素出廠噸價漲幅還是達到了30元左右。但因本身行情缺少利好支撐,此番漲價帶有一定的炒作意味。簡單分析原因,漲價動力無非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出口拉動,由于巴基斯坦、印度在七月先后進行了進口標購,隨著船期臨近,急需實物交付。而之前投標之時,多數貿易商存在空投的情況,此時則需盡快籌貨。于是,上周的尿素港價漲至1680元/噸,港口現貨價甚至報到1700元/噸,十足上演了一出趁火打劫的好戲。另外,除了炒作集港,看到秋季備肥臨近的廠家也沒有放過對工業肥銷售的渲染。憑借對這兩方面的需求解讀,尿素企業有意快速提價為自身解困。但下游經銷商相對冷靜,從煙臺港超過百萬噸的尿素港存,可以看出貿易商補倉周期短且采購需求有限,對行情起不到支撐效果;國內工業肥行情更是給人“張冠李戴”的感覺,秋季復合肥生產以高磷肥為主,對氮肥的需求量幾乎是春耕的一半,而且可以采購氯化銨等小氮肥替代尿素。所以炒作工業肥需求并不明智。往往事實勝于雄辯,本輪行情炒作只持續了不到一周時間,周末便已經告負。之前調漲企業重歸原價,山東、河北尿素出廠報價再次跌至1600元/噸以下。
內需市場啟動緩慢
國內整體尿素需求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這其中,不僅是農業肥和工業肥之間的轉換,還存在農民購肥積極性不足的問題。而受農民需求不明朗的影響,經銷商淡儲尿素也時常蒙受損失。因此,需求方面表現為減少或用肥結構性改變;市場啟動方面則表現為備肥推遲或放棄淡儲改為隨用隨采。截至去年底,國內公認的尿素產能已經超過7200萬噸,據說今年還是800萬噸以上的增加量,甚至傳言到“十二五”末,我國尿素產能將突破9000萬噸。回顧國內尿素需求不過 5300萬噸,這還是包括了農用(尿素直接施用、復合肥重新加工)以及工業用量(膠板廠等除農業以外),剩下的就是外貿出口了。這樣粗略算來,供求過剩的問題已顯而易見。2013年1-7月份國內尿素市場產量4300萬噸,同比去年增長了10.4%。由此可以看出,尿素行情面對的不僅是產能過剩,產量也同樣處于過剩的水平。試想行情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采購風險過于明顯。如果單靠供求關系來判斷尿素價格,怎能期待內需能有實質性的好轉。行業限產已是當務之急。
外貿或遭遇價格打壓
自八月以來,國際市場行情持續走低,月底小顆粒價格更是暴跌。波羅的海以及黑海的尿素離岸成交價跌至280元/噸。這也促使烏克蘭最大供應商NF開始考慮降低九月尿素的生產負荷以盡量保價。中國作為尿素出口大國一直備受國際市場關注,此時更是成為了焦點。雖然外媒報我國已集港尿素量超過130萬噸,但據筆者了解,僅煙臺港存尿素量就在100萬噸以上。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以目前的趨勢估算,今年我國尿素出口總量有望達到1000萬噸,與去年全年700 萬噸的出口量相比,確實有著很高的預期。然而,中國尿素的大量出口必然會增加國際市場的供求壓力,采購國也會趁機博弈價格。據悉:尤日內、埃及和阿拉伯海灣9、10月份的尿素期貨價格已處于低位。由此判斷我國后期的尿素離岸價也將跌至280美元/噸,倒推國內尿素出廠價只有1550元/噸。以此價操作未來的尿素出口,實在是有量無價的雞肋貿易。
綜上所述,由于年內尿素產量持續過剩,導致下游市場缺少剛性需求,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用戶均對行情持觀望態度。當務之急唯有限產保價,但依靠政策干預似乎不太現實。除此之外,就要等廠家成本倒掛至極限而自行停車了。通過國際行情可以看到我國九月的尿素離岸價或將跌到280美元/噸,對應的出廠價就是 1550元/噸,這便可以作為國內商家采購尿素的標桿價。那么,就目前企穩的煤價分析,山東、河北的尿素企業的完全成本大概在1650元左右,相較業內的心理價位就有了至少100元的成本倒掛。在之后廠商博弈中,勢必會有企業因難以承受虧損而減產。因此,山東、河北的尿素出廠價很可能徘徊在1550元/ 噸。當然,這期間并不排除部分大型企業或農資公司對市場進行炒作,比如先壓價進貨,后抬價出貨的短線操作。總之,在當前內憂外患的環境中,尿素供求過剩依然是采購方進行價格博弈的殺手锏,出口離岸價則是定價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