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剛過,秋老虎正在發威。三分之一的中國大地還在烈日的炙烤之下,一些瓜類的大片葉子已經不可阻擋地泛黃,充當了季節的信使。
8月13日中午,記者見到劉鵬的時候他剛從河西回來。他準備將公司生產的生物有機肥推廣到河西的枇杷地。
劉鵬是峨眉山綠地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綠地公司”)雅安片區的銷售經理。這家公司剛成立一年零三個月,但是產品銷售勢頭非常不錯。盡管天氣熱得劉鵬連飯都不想吃,但他還是頂著烈日、滿懷激情地在漢源四處奔走,考察一個個示范基地。經過觀察他發現,施用了生物有機肥料的番茄,采摘期延長了半個月,謝苗也更晚。
而這,只是生物肥料的優點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
近年來,食品安全形勢和環境保護問題日趨嚴峻,農業生產中前期投入品的使用引起人們的關注,其中,生物農藥與生物肥料是兩大焦點。在生物肥料逐漸發展的同時,作為21世紀農藥工業的新面孔,生物農藥已經日益被重視。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能克服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減少在農副產品中農藥和化肥的殘留量。
記者調查發現,作為朝陽產業的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盡管前景廣闊、發展勢頭良好,但在實際推廣普及中還面臨著種種困境。
生物肥料前景廣闊
上千企業違規攪局
青山掩映中的峨眉山市羅目鎮和平村,綠地公司就坐落在這里。辦公室工作人員張超群告訴記者,該公司去年4月才剛剛成立,目前的主要經營項目是利用國家“863”計劃成果生產新型多功能生物菌肥。公司主要產品為“峨眉綠地”牌復合微生物肥和有機肥,產品技術由國家“863”項目課題組和中國農業大學有機廢棄物資源再利用中心提供,在技術上遠遠領先同類品種。
產品雖好,但要讓市場接受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石棉縣的一處示范點,記者親眼看見,有村民一聽說是生物有機肥扭頭就走。記者調查得知,這里的村民對生物有機肥曾經也是滿懷期待,但試用之后效果卻并不理想。這跟生物有機肥市場良莠不齊的現狀是分不開的。最近幾年,我國生物有機肥市場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將超過1500億元,市場前景極為廣闊。市場蛋糕大了,覬覦的也就多了。截至目前,全國已獲得國家批準登記的微生物肥料已達1000多個,但是全國實際上微肥生產廠家已超過2000多家。也就是說,市場上還有上千家違規生產企業“攪局”,這無形中給正規廠家的產品推廣造成了阻礙。
目前,綠地公司已建成年產5萬噸粉劑、3萬噸顆粒生產線、4萬噸堆場、5000噸菌劑生產車間和西南地區肥料行業一流的高標準實驗室。據張超群介紹,該公司目前實際月產1000余噸,年產量今年力爭突破2萬噸,產能與實際產量之間還存在較大距離。
前景 市場蛋糕巨大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已經將新型環保肥料發展列入農業領域優先主題,使得環境友好型新型肥料越來越受關注。
尚普咨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其他肥料市場分析調查報告》指出:新型肥料在我國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它已經不再是一種產品的簡單使用,而是開始改變中國農業的生產模式。其高效化、長效化、復合化的優點將支撐行業的快速發展。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從事各類新型肥料生產的企業已超過2000家,占全國肥料生產企業總數1/4。新型肥料產業資產規模約為500億元,新型肥料產業的總產出每年約為164億元。隨著新型肥料的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進入行業,分享巨大的市場蛋糕。
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二屆高端新型肥料藍海論壇”上,微生物行業高級研究員陳建輝表示,“據我們抽樣調查,從今年春季的農資市場看,化肥銷量同比下降31.2%,有較長一段時間化肥市場出現了生產廠家不愿產,經銷商不愿進,農民不愿買的三不現象!彼硎,目前化肥銷量已顯著下降,而微生物肥料由于有解鉀、解磷、固氮的功能,能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逐漸受到廣大農民青睞。
目前我國肥料利用率還很低,其中氮肥利用率為30%;磷肥利用率為20%;鉀肥利用率為70%。農民長期偏施氮肥造成的土壤板結、鹽漬化等現象十分普遍。
同時,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微生物肥料發展。2012年12月國務院發布《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將微生物肥料納入到“農用生物制品發展行動計劃”,提出明確加快突破“保水抗旱、荒漠化修復、磷鉀活化、抗病促生、生物固氮、秸稈快速腐熟、殘留除草劑降解及土壤調理”等生物肥料的規;蜆藴驶a技術瓶頸,提升產業水平。一些農民開始認可和選用微生物肥料和有機肥,這給生物肥料生產廠家帶來巨大發展商機。
數據顯示,在政策的引導下,近幾年,我國有機類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產業正在快速成長。目前微生物菌肥年產量900萬噸,年產值150億元,出口產品種類和數量也顯著增加。
不過,我國微生物肥料行業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微生物菌種資源豐富、微生物肥料產品種類繁多、應用范圍廣泛的特點。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微生物肥料相比,我國施用生物肥料的數量可謂微乎其微。
綠地公司的總經理王小奎等一班人也正是捕捉到了這個機會,建立起了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現狀 問題不容回避
盡管前景十分廣闊,我國微生物肥料行業也存在無法回避的問題。
據劉鵬介紹,農民對生物有機肥認識度和接受度不夠,成為銷售推廣中的主要障礙;另一方面,菌種質量差、肥效低、品種有限,又為農民認識和選用微生物肥料這一新型肥料形成阻礙。截至目前,全國已獲得國家批準登記的微生物肥料已達1000多個,但是全國實際上微肥生產廠家已超過2000多家。
綠地公司專家團成員,中國農業大學生物質工程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大學有機廢棄物資源再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崔宗均告訴記者,菌種技術是決定微生物肥料行業未來的關鍵技術。他表示,微生物肥料的生產需要高素質高專業團隊來支撐,還包括配套的研發與品管設備,發酵設備、制劑工藝,只有對菌種的研究通透,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穩定性、適應性、功能性),產品才有生命力。綠地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但是卻擁有10多個人的頂尖級的專家團隊。剛剛從井研測產現場歸來的王小奎認為,只有做實實在在的產品,讓農民看見實實在在的效果,才能做長久的企業。所以,公司對專家團隊和實驗室的建立非常重視、投入巨大。
此外,目前從事微生物肥料的企業總規模小,尚未有真正領軍型的標桿企業出現。雖然目前有近千家企業在做微生物肥,但真正具備微生物菌肥行業核心技術——菌種技術研究能力的企業很少,更多企業只是簡單購買菌種混配銷售,對于菌種工藝特性(耐熱,耐酸堿)、功能特性(防病,促生,抗逆,酶譜系,解磷,解鉀,固氮)、產品保質期等認識不夠,缺乏對菌種技術相關質量的控制體系與專業人才團隊以及軟硬件的投入。
這使得我國微生物肥料產業依然存在整體水平不高、技術創新不足、產品質量與應用效果表現欠穩定的問題。在農業可持續發展已是人類共識的今天,這些問題成了阻礙微生物肥行業發展的瓶頸。
目前從事微生物菌研究的企業很少,行業門檻也很低,市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蘇州市超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吳總表示,當前行業非常不規范,很多企業的產品打著生物有機肥的旗號,但當中卻沒有相關菌種或菌數不達標。
所以,要解決掉這些問題,生物有機肥料行業才能健康發展,才能對國家的糧食安全、食品與生態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應對 監管與推廣并行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植物營養與肥料研究室主任江麗華指出:“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的數量是微生物肥料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必須符合農業部相關質量標準。”
對解決以上問題,江麗華建議:首先,加強微生物肥料產品質量管理是關鍵。要發展微生物肥料,重要的一個方向是要應用現代生物技術篩選出高效、抗逆、強競爭存活能力的菌株。目前,我國第一部微生物肥料行業標準已由農業部頒布實施,對生產廠家已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這將對整頓我國微生物肥料市場,保護農民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加強生產過程的管理和監督,提供優質產品。微生物肥料生產一般都采用工業發酵的方法,但是,不少廠家條件簡陋,工藝欠成熟,需要改進。
當然,提高檢測技術的水平顯得尤為重要與迫切,相關檢測技術的水平有待提高。她特別指出,目前,微生物肥料尚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特別是對菌種的測定、活菌數量的檢測,費時、費力,精確度不高,影響誤差因素較多。
具體到生物有機肥生產廠家,首先要把好產品質量關。綠地公司有強大的技術團隊作后盾,產品在實踐中有明顯的效果。據劉鵬觀察,能夠看到微生物菌產生的菌絲;通過對施用過后的土壤進行檢測,發現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在蔬菜上,番茄前期苗況一般,后期優勢凸顯,采摘期延長了半個月,謝苗也更晚。水果,從葉片上看更濃綠,摸上去感覺葉片更厚實。
對大櫻桃進行糖分測定,施用一年后糖分高出2個點以上。枇杷,實驗地點大樹,含糖量提高10.5%。水稻,實驗地點九襄,畝增產率10.9%。
其次,要調整銷售模式,加強推廣工作。劉鵬告訴記者,生物有機肥的推廣,最主要的難度還是認識問題,好多老百姓把這個看作以前的農家肥,就是說垃圾肥,所以接受起來比較難。懂點的又把這個肥料當做有機肥。但他發現,其實,生物有機肥在農業發達地方使用量很高。
綠地公司的銷售模式走的是三條路線:政府采購、大客戶(合作社、種植公司)直銷、傳統的渠道銷售模式。這三種方法占比情況大概是25:45:30。政府采購主要在四川的樂山、宜賓地區。從占比情況分析,大客戶直銷效果最好。劉鵬認為,大客戶直銷的辦法,也是順應了土地流轉、集中經營的趨勢。
之所以采用三條線,也是對市場的一個細分。政府的采購在初期對公司的成長和產品的推廣有重要作用。據王奎介紹,綠地和政府合作涉及的部門主要是農業部門。他們首先對我們產品的認可才能得到相關扶持政策,他們每年也有一定的農資采購項目,政府采購不僅能幫助公司實現一定銷售目標,占領一部分市場份額,同時通過他們的推薦使用,農民和基地客戶也更容易接受我公司的產品。比如和漢源農業部門的合作,“2012年5月我們到九襄做肥效實驗,農業局就推薦了有機園區,通過實驗我們得到了有機園區的認可,同時通過農業局的科技示范項目,我們的產品也應用到了科技示范戶中!
綠地公司才成立一年多時間,已經把推廣工作做到省內的宜賓、樂山、成都、雅安、涼山、攀枝花等地區,在省外已經開拓了海南、青海、云南等市場。
生物農藥趨勢良好
成本過高處境尷尬
40多歲的鄧白清是鄭州金豐達農資公司的負責人。這家公司在鄭州屬于中等規模。在銷售有毒農藥的時代,鄧白清也賺了不少錢。近年來,由于各種宣傳渠道的傳播,有毒化學農藥的銷售量漸漸走低。他試著進了一些生物農藥,但由于價格相對較高,殺蟲速度較慢,農民接受起來有難度。盡管如此,金豐達公司今年生物農藥與傳統化學農藥的銷售也是各占50%。鄧白清認為,發展生物農藥是大趨勢,今后的發展情況會越來越好。
據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道,根據MarketsandMarkets發布的《2012-2017全球生物農藥市場趨勢與預測》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生物農藥市場價值已達13億美元,2017年有望達到32億美元,在2012年到2017年期間將以15.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近幾年,食品安全事件、農藥殘留超標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2010年初發生的海南毒豇豆事件,使人們對生物農藥的期盼越來越高。但目前禁用農藥被生產和廣泛使用是普遍現象,生物農藥的發展面臨國際市場和化學農藥的雙重壓力和挑戰,又因生物農藥防治效果慢、質量穩定性較差等固有弱點的存在,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面臨困難。目前我國普通農業作物主要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生物農藥防治使用率處于較低水平,市場份額為5%左右;無公害農產品市場的市場份額約為20%,綠色農業中為70%,有機食品中為100%。隨著我國綠色無公害農業及有機農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生物農藥市場需求規模將相應快速增長。2015年生物農藥占所有農藥的份額將增加到50%。
挑戰 成本與觀念固守
化學農藥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以其對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治的速效、高效、直觀經濟效益高而風靡全世界。在農民的心目中更是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農藥萬能”概念。生物農藥要想贏得市場份額,擊退化學農藥市場,挑戰十分嚴峻。
1999年,一位叫李青的年輕人和他的老師在湖北武漢成立了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生物農藥的研發生產。現任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李青說,他抱著一種理想來組建科諾。
就在這一年,第13屆國際生物物理學大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辦,而在此之前不久,我國也剛剛將生物農藥研制列入《中國21世紀議程》白皮書,科技部也將生物農藥列入國家“九五”攻關課題和863計劃中,并提出了產業化的要求。這股“生物熱”下迅速涌現出200多家生物農藥生產企業。但是就在不到兩年之后,這200多家生物農藥企業就消失了一多半。李青的科諾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說,他們當時差不多損失了八千多萬。
當時為了推廣生物農藥,李青的企業500多名員工中有400人都負責做市場,市場推廣的費用遠遠高于了銷售收入。李青說,那個時候,我們國內市場對生物農藥普遍不是很看好。
同樣成立于1999年的武大綠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公司成立的14年間,更換了4任老板。該公司的副總經理兼聯合研發中心主任尹宜農告訴記者,每一任老板都是懷著對生物農藥的信心而來,但到最后都是因為經營困難而不得不放手。尹宜農說,最早他們成立這個公司的時候,是6個股東。而現在,只有他還在堅守。
生物農藥使用期限只有兩年,如果第一年沒賣出去,第二年就更難賣了。因此,一些賣不完的終端零售商都會選擇在年底退貨,以減少自身損失。而這樣一來,大量的退貨讓生產企業武大綠洲損失巨大,也讓企業的第一任帶頭人徹底失去了對生物農藥的市場信心。第一任老板楊輝當時表示,太難做了,不想干了。
比較尷尬的是,2012年,我國生物農藥的產值大約30億元,不到化學農藥的十分之一。
和化學農藥相比,生物農藥前期投入較大,一個普通的生物農藥項目投資都在5000萬元以上,而且效果較慢、回報周期長。目前,我國現有生物農藥生產企業超過200多家,普遍規模較小,由于資金不足,很多有市場的產品也難實現規模產業化。
另一方面,高成本自然就有高價格,據悉,目前生物農藥的價格是化學農藥價格同一單位的數倍,這對本來就不高的土地收入形成了壓力。加之對使用時機、方式、用量都有更高要求,生物農藥使用起來比化學農藥明顯復雜,甚至超出了廣大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
希望 政策推動產業化
李青和尹宜農都選擇了堅守,因為他們始終堅信發展生物農藥是大勢所趨。為了扭轉科諾巨虧的局面,李青帶著公司僅剩的100多個人在國內市場上沉寂了5年,5年時間里,專注于產品質量優化,同時為了避免國內推廣的巨額支出選擇了國外市場。李青說,現在他們的產品可以說是中國甚至全世界含量最高、價值最少的井岡霉素產品。
2012年,在苦苦堅守了13年之后,李青的科諾終于成為全國生物農藥企業中僅有的幾家盈利企業之一,也就在這一年,他選擇重新回到國內市場。這一年,中國農藥行業投資總額為348.7億元,其中,生物農藥項目平均投資額為7512萬元,同比增長7.6%。
鄧白清說,今年可能由于氣候條件的制約,公司的總體形勢比去年要弱。但他認為,今后的發展趨勢是生物農藥占主導,情況會越來越好。
2013年初,國務院在《生物產業發展規劃》中更是明確提出,到2015年,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要加快農用生物制品產業化,推動生物農藥產品產業化。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邱德文告訴記者,生物農藥有國家的支持,比如,國家的科技部、農業部或者是各個省財政,包括中央扶植的對三農政策的一些資金,都進入了生物農藥。另外,國家政府因為支持農業發展,所以很多其他閑置的資金也往里投,所以他認為政策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人們對環保和健康的關注,高效、高毒的有機磷農藥的使用在各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高效、低毒、低殘留是農藥產業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兩大類——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所以生物農藥的發展前景廣闊。
2007年1-11月,中國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制造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78.95億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2.29%;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71.8億多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2.63%;實現累計利潤總額5.4億多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9.12%。
2008年1-11月,中國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制造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95.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5.20%;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86.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1.50%;實現累計利潤總額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9.98%。
雖然當前國內的農藥市場上仍然存在一些阻礙生物農藥行業發展的因素,但就長期來看,國家政策扶持逐步帶動農民收入增長;行業整合起步,優勢企業將脫穎而出;高毒農藥削減,為生物農藥騰出巨大空間;國際農藥產業向中國轉移;生物農藥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尚普咨詢在《2012-2016年中國微生物農藥市場調查報告》指出,生物農藥的推廣目前還有局限性,我國應在政策、資金、投融資等方面給生物產業尤其是生物農藥產業以全面扶持。在終端的農資采購上,可以率先加大對農民對生物農藥購買的補貼,逐步引導生物農藥市場的發展和改善目前化學農藥泛濫的局面。
結語:分析認為,生物產業是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作為生物產業的一部分,我國生物有機肥、生物農藥產業資源豐富,有著明顯的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相比于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而言,也少了很多專利瓶頸的制約。生物有機肥、生物農藥不僅國內市場前景非常廣闊,而且還有望成為凈出口行業,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目前我國生物有機肥和生物農藥產業還面臨著重重困局,農民認知度低、見效慢、操作復雜、價格偏貴等都是制約因素。所以,要破解這一“朝陽產業”面臨的現實困境,還需要各級政府能夠“高看一眼”,“厚待幾分”,進行有效的推廣組織和產業扶持,培育好發展生物有機肥和生物農藥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