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兩名分析美國和中國農藥行業的專家稱,目前多家中國農藥公司正在以大動作進軍美國農藥市場。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政府正在設法進入新的產業,以重新振作增長減速的中國經濟,而國內的一些農化公司已經在西方國家市場開始了發展。
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全球六大農化巨頭——陶氏化學、先正達、孟山都、拜耳、巴斯夫、以及杜邦都在中國設有農藥生產工廠。而據華盛頓Sullivan & Worcester法律公司的農藥行業專家Telisport Putsavage稱,這一現狀導致在美國使用的農藥一半以上都產自中國。
2010年,中國的化學品產量首次超過美國,而農藥企業起到了拉動總體增長的關鍵作用。下一步,中國企業將在美國出售自己品牌的產品,從而進一步增加市場份額。
"未來即將發生的變革,就是中國的大型生產商試圖改變自己在價值鏈上的位置,并在美國創建具有知名度的自有品牌。"Putsavage說,"這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已經開始在美國市場上展開行動。"
這一擴張的標志性事件是在2011年,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耗資24億美元收購了全球最大的仿制農化品生產商以色列農化巨頭馬克西姆阿甘。中國化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仿制農化品公司,年收入達到319.7億美元。
以色列總理Benjamin Netanyahu將此次收購描述為"以色列經濟的一大成就",而對于中國來說,更是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展現了中國農藥制造商的全球商業愿景。對馬克西姆阿甘公司收購不僅拓展了中國化工集團的生產能力,還幫助這家全球"財富"500強公司進軍美國農藥市場。
"由于采取積極營銷和在美國市場的發展,馬克西姆阿甘已經把自己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仿制農化品供應商。" Putsavage在Sullivan & Worcester的同事Leonard Miller解釋說,"隨著他們在中國一系列舉動,馬克西姆阿甘準備正式進入美國市場,并獲得品牌認可。而有趣的是,中國化工集團則是通過收購了這家公司獲得了這一品牌認可。"
Putsavage說, 中國政府已經關注到了這一進展,并推出了一項五年計劃,旨在減少目前國內的農藥生產工廠(歸屬于各種規模的農化公司),將中國農化公司的數量縮減到20家左右,并獲得較強的國際市場份額。
同時,作為進軍美國市場的第一階段,中國企業在美國各地開設農藥生產工廠,此舉被Miller稱為"浪潮",將徹底改變整個美國農藥行業。目前,有450處農化生產工廠正在等待批準,其中15處已經獲得許可,而剩下的預計將在不遠的未來陸續獲得批準。
Putsavage解釋說,中國公司的目標之一就是直接將產品銷售給美國農民,而不是任美國農化市場上的12家分銷商的擺布。這一轉變可能會瓜分美國生產商的收益,同時也將導致更激烈的競爭,并帶來更低的產品價格,使農民受益。
Putsavage還指出,未來幾年中國農藥公司專注于美國市場帶來的另一好處就是,中國政府將被迫對環境問題采取更多關注。他說,"任何在美國生產和銷售產品的生產工廠必須獲美國環保署批準登記".
這一切對美國農民和全球農藥行業意味著什么還有待觀察,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國在世界農化新格局上正在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