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肥
烏拉爾鉀肥公司決定退出BPC是一個標志性事件。鉀肥產業很可能由壟斷定價時代進入成本競爭時代。
烏拉爾退出BPC是典型的智豬博弈游戲的鉀肥版本。在兩大鉀肥聯盟的控制下,鉀肥成為一個暴利行業,國際鉀肥產能不斷增加,預計到2015年過剩將達到1500萬噸。2012年,中國鉀肥的產量達到491萬噸(折純K2O5,以下同),比2005年的233萬噸翻了一番,同時還有很多中國企業在老撾、加拿大、非洲等地獲取鉀肥資源。由此可見,國際鉀肥市場面臨著一方面是暴利,一方面是產能嚴重過剩、并且過剩的壓力持續加大的困境。
在過剩的情況下,鉀肥企業必須限制產量以保證價格,不在聯盟內的小企業會通過滿負荷生產和擴產來填補兩大銷售聯盟限產所帶來的產量空缺,蠶食他們的保價成果,極端的情況是最終逼迫兩大聯盟停產才能保住價格。當限產不如降價劃算的時候,價格聯盟破產也就指日可待,這或許就是烏拉爾鉀肥公司退出BPC的原因吧。在烏拉爾鉀肥公司退出BPC的報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烏拉爾鉀肥公司指責聯盟伙伴白俄羅斯鉀肥公司在聯盟外銷售鉀肥,也充分體現了如果繼續維持鉀肥的高價,就是引狼入室。
有人說,鉀肥是礦產資源,壟斷定價的局面仍然難以改變。筆者不以為然。當鉀的價格足夠高時,新的資源利用渠道就會被開拓。比如從海水中提取鉀肥;其次原來沒有開采價值的鉀礦資源被發掘;如鉀長石之類的礦產資源,也可以利用。
正是由于上述競爭格局的變化,才引起了BPC的瓦解,也意味著烏拉爾鉀肥未來的產量一定會大幅增加,由此必然會導致Conpote銷售聯盟的瓦解,因為如果Conpotex還維持高價,那么它必須單獨承受消化全球鉀肥過剩1500萬噸的壓力,或許它就只有停產一條路,Conpotex一定不會這么干,因此聯盟也就失去了意義!
烏拉爾鉀肥公司同中農簽訂50萬噸合同則意味著中國鉀肥進口聯合談判的瓦解。對中農來說,繞開聯合談判,直接拿到了優勢鉀肥資源,增加了對抗中國其他鉀肥進口商的砝碼,一夜之間可能就成為了中國進口鉀肥的老大,但對本來就不景氣的國內鉀肥行業形成了進一步的打擊。
烏拉爾鉀肥公司退出BPC,對國內、國際鉀肥市場都會產生巨大的沖擊,引起連鎖的反應。我認為這是國際巨頭用價格戰的方式對國際鉀肥市場進行的一次清場行動,一旦清場行動成功,相信他們還會繼續達成價格同盟來獲取暴利?梢灶A見,短期之內,鉀肥價格必然繼續大跌,2000元/噸以內的價格指日可待,或許中國長線布局鉀肥市場的機會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