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弈論里有一個智豬游戲,說的是一大一小兩頭豬必須有一頭跑去按動投料開關,才能在食槽中吃到食物,但每次的投食量不夠兩頭豬吃飽,而跑去按動開關,需要消耗能量。假設每頭豬都是理性的(自身效益最大化),最終的博弈結果是每次都是大豬跑去按動開關。在部分企業市場占有率較高,但又不具有壟斷地位的行業里,這個模型對分析市場價格的走勢具有非常好的指導意義。
2009年這個模型準確地預測了鉀肥的走勢:某些市場占有率較高的企業猛挺價格,而小企業卻乘機走貨,造成了鉀肥的崩盤。今年這一幕又將在磷酸二銨這個產品上上演:中國二銨的總產能約為1800萬噸,前五位企業的產能總和約為1300萬噸。假如中國國內消費和出口的總量為1200萬噸,同時前五位的大企業結成價格聯盟,維持價格的穩定,那么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就不會被壓縮,就會利用低價策略來保持滿負荷的生產,這樣的話,留給大企業的市場份額僅僅只有了 700萬噸,大企業的開工率必須降到50%左右。在不限產的情況下,價格聯盟最終給大企業帶來巨大的去庫存化壓力,并導致價格聯盟的破產,這在二銨價格的走勢上可見一斑:通過大企業聯盟,國內二銨價格在5月15日出口窗口期前后非常穩定,FOB價格始終保持在505美元/噸左右,但到7月12日,已經降至 FOB460美元/噸左右。國內價格也同步下降,至此,國內二銨價格聯盟徹底被打破,大企業正在經歷著去庫存化的痛苦,港口和工廠存貨存在著巨大的跌價損失(跌價損失可能高達500元/噸)。
破解二銨這一困局的關鍵是把“小豬”淘汰出局,因為一旦“小豬”多了,即使“大豬”再勤勞,或許都會一口也吃不上。
這里不得不提出口政策對二銨的影響:今年二銨的出口關稅降低了,出口窗口期也延長了,但二銨卻在出口窗口期到來的時候倒下了。這說明了政策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利好,反而干擾了企業的理性決策,減少了國家的稅收,補貼了世界。大家可以看一看,哪個行業通過出口解決了過剩產能的問題:光伏?鋼鐵?造船?紡織?事實擺在那里,但還是有很多人不能正視中國化肥已經進入去產能化的事實。難道我們可以通過放開出口和補貼措施去淘汰世界上的先進產能嗎?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才是宏觀調控應該掌握的尺度。
據此,筆者判斷二銨正在經歷去庫存化和去產能化的雙重壓力,大企業日子更艱難,價格仍有下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