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化肥業有個習慣,市場一旦不好,就希望政府來救市。最近又有人呼吁政府放開化肥出口,而且是發自化肥流通企業之口。筆者認為,企業這個期望是飲鴆止渴。
假如放開化肥出口,市場的定價主動權一定掌握在國際化肥貿易巨頭的手里,因為國內沒有幾個企業了解國際市場,而非理性的、跟風操作的流通企業是國內尿素經營的主體,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就會加大國內尿素市場的波動幅度。一旦國際巨頭通過操縱國際市場來得到操縱中國市場的目的,那么中國的農業和流通企業都將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即使在出口有管制的情況下,國內的市場都很難判斷準確,那么放開化肥出口根本就拯救不了中國化肥的流通企業。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產品越暢銷,在產業鏈的上游越有優勢;產品越滯銷,產業鏈的下游掌握的主動性越多,這是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F在尿素不好銷了,應該正是流通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的時候,但是部分流通企業居然想通過出口來拉動國內市場,從而在產品的漲價中分杯羹,其自身價值根本就沒有得到體現。
中國的尿素流通企業好像只會做價格上漲的市場,從來就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一些流通企業在價格下跌時,通過延期結算的方式,不僅提升了銷量,而且實現了較好的盈利,同上游生產企業的合作關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這樣的做法是值得流通企業借鑒的做法。
指望通過出口消化中國的產能也不現實:我們的成本沒有任何的優勢,但產能卻在大躍進式的增長,即使通過出口實現了階段性的產銷平衡,那么或許明年就會再增長個一千萬噸的產能,國際市場不會永遠不飽和!再來看看我們的空氣,PM2.5幾乎是天天中度以上污染的水平,我們要GDP,我們要當期的效益,我們更要我們的健康。從短期看,放開化肥出口,我們是得到了一點利益;從長期看,我們需要付出的更多:環境治理、去產能化的壓力會更大,因此限制尿素的出口才是核心的利益。
在今年政策不會調整的背景下,后期尿素價格會持續下跌。一是煤價在不斷下跌,尿素生產企業的成本在降低;二是高氮肥生產已經基本結束,集港的潛力也不大,而東北的用肥被推遲,造成了后期需求的不足;三是1~4月份尿素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3.8%,供大于求的壓力在不斷顯現;四是整體經濟形勢不好,尿素很難一枝獨秀;五是無論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已經一致看空后市,市場再也找不到漲價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