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釋肥料的最重要特性就是可以控制養分釋放速度,在施入土壤以后逐漸分解,逐漸為作物吸收利用,使肥料中的養分能滿足作物各個生長階段的不同需要,一次施用后,肥效可維持數月乃至一年。實驗研究表明,緩釋肥料的肥效比同類常規肥料至少高出20個百分點,能減少肥料養分特別是氮素在土壤中的損失,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施肥作業次數,節省勞力和費用;避免因過量施肥而引起的對種子或幼苗的傷害;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食用安全。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緩釋肥料自身也存在著很多不足。
養分釋放難以做到與作物吸肥規律相一致。任何作物特別是糧食、蔬菜和果品等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對養分吸收的數量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作物需肥規律也是不一樣的。但就目前的緩釋肥料生產技術和工藝而言,特別是受包膜材料的制約,國內外還很難生產出養分釋放速率與作物特別是糧食、蔬菜和果品需肥規律相一致的緩釋肥料,基本為等量釋放,而且還存在著中前期釋放量較大,中后期釋放量較小的問題。這也是緩釋肥料難以在主要農作物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目前關于肥料控釋性能的測試方法國際上或行業間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而建立對肥料緩釋性能的標準測試方法,促進和保證其工業化質量勢在必行。同時肥料生產技術和工藝以及在線質量檢測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滿足緩釋肥料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成本過高。農民是緩釋肥料的使用者,是緩釋肥料產業能否發展的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與常規肥料相比,緩釋肥料生產成本要高出1至4倍,致使該種肥料絕大部分只用于經濟價值高的花卉、草坪等生產中,限制了它的廣泛使用。盡管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到對緩釋肥料使用進行補貼,但最為關鍵的一是國家財力能否承擔起大面積使用補貼的負擔,二是國家能否長期補貼下去。因此,不解決緩釋肥料價格過高的問題,僅靠國家財政補貼是很難保證緩釋肥料產業可持續發展的。
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政府在緩釋肥料的發展與推廣上制定稅收、補貼等相關扶持政策,更需要科研部門和生產企業針對目前緩釋肥料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加緊科技公關加以解決,以實現緩釋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