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多年來,國內以尿素為主的氮肥價格總體呈現出寬幅震蕩態勢:市場火爆時,價格屢創新高,讓生產、流通企業賺得盆盈缽滿;而市場蕭條時,企業則苦不堪言,虧損連連。然而,隨著近期受到來自政策、市場、技術等諸多因素的交織作用,以往氮肥價格冰火兩重天的走勢即將終結,氮肥市場或將走入新一輪景氣周期。
第一,產能擴張趨于有序化和產業布局走向合理化。新年伊始,由工信部發布的《合成氨準入條件》正式實施,堪稱合成氨史上最嚴措施:原則上不得新建以天然氣和無煙塊煤為原料的裝置,3年內煤炭調入省原則上不得新建產能,新建產能生產規模不低于1000噸/日等。這些限制新增產能條件,無疑是對先前遍地開花的擴能潑了一盆及時降溫的冷水。該《條件》引導東部地區合成氨生產裝置向西部煤炭產地有序轉移,建設大型煤制合成氨生產基地。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勢必配套出臺相關鼓勵政策,促進產業布局合理化。同時,受煤炭供應線路過長、物流費用上漲,以及當地環境容量限制等因素制約,東部氮肥企業有著與西部合作的愿望,在更好地利用資源情況下實現雙贏?梢,此舉可以緩解東部地區產能過剩狀況,避免頻發價格戰,以便保持市場穩定和較高的景氣度。
第二,市場供需關系趨于和諧。截至2012年末,全國合成氨總產能已高達6700萬噸,尿素產能7100萬噸,而今年合成氨和尿素還將分別新增產能430萬噸、680萬噸以上,如果年內全部形成生產能力,尿素產能將比實際有效需求過剩近2000萬噸,這種供求狀況自然是氮肥市場價格或許還會產生寬幅震蕩的隱患。然而,《條件》的作用猶如對狂奔車輛及時踩剎車,使后續擴能得到有效控制。特別是隨著天然氣供應更加傾向于民生領域,加之氣價調整箭在弦上,氣頭尿素不僅難以再行擴能,反而其產能占比由目前的近30%逐年下降,直至徹底退出。由此可見,新增產能的陸續釋放與氣頭尿素的逐步萎縮,可使增量與減量之間達到動態平衡,對氮肥市場穩定起到積極作用。
第三,技術門檻倒逼作用顯現。《條件》規定設置了不同原料的單位合成氨能耗限額,如無煙塊煤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500千克標煤/噸,并規定現有企業3年內應達到上述標準。同時對“三廢”排放不達標,發生重大安全、環保事故,年均噸氨綜合能耗高于國家標準規定的裝置,將作為落后產能責令退出。顯然,滌蕩掉一部分落后產能,減少一部分質次產品對市場的干擾沖擊,更有利于氮肥市場健康穩定。
除了上述支撐因素之外,還有稍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特殊和稀缺煤類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對包括無煙煤在內的稀缺煤種采取總量控制,煤炭價格對尿素成本支撐作用增強。同時,尿素淡季出口關稅由7%降為2%,有利于增加出口。這些也都可以作為支持氮肥步入景氣周期的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