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原平市近年小雜糧種植面積突破30萬畝,占到糧田面積30%,然而小雜糧的畝產量卻平均不到350公斤。據農業部門有關專家分析,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小雜糧的施肥水平沒有跟上。一些農民認為小雜糧產量不高,只少量施用農家肥,而多數農民因為買不到小雜糧專用肥,只能估摸著施一些磷肥、尿素。
隨著農業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小雜糧以其營養豐富,制作花樣多,還能成為高血壓、糖尿病人的首選食物而逐漸得寵,再加上小雜糧大都生長時間短、適應性強、耐旱耐寒等優點,逐漸成為我國西北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近年來小雜糧品種逐年得到更新,產量有所突破,成為不少北方農村發展一村一品的主打糧食作物,經濟效益日趨看好。
然而,作為小雜糧所需商品肥的開發卻明顯滯后。在原平市的幾家大型農資超市里,小麥、玉米、土豆專用肥作為常備肥隨時可以買到。可是谷子、糜子、綠豆、蕎麥等專用肥卻蹤影難覓,農民只好估摸著買些氮磷鉀肥自己配施。從目前肥市來看,肥料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但大都集中在一些大元素、大品種上,而一些小品種的肥料開發還明顯不夠。就拿小雜糧來說,僅山西一省的種植面積就超過上千萬畝,按每畝施用30公斤商品肥來說,應該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筆者認為,小雜糧專用肥開發并非把氮磷鉀簡單配比一下,那事兒農民也會干。肥料企業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在大元素肥中適量增加針對小雜糧生長需要的微量元素,細分谷子、蕎麥、莜麥、綠豆等類專用肥,完善細化我國肥料品種,方便農民種植小雜糧選肥購肥,實現肥企、肥料經銷商與農民三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