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隨著寒潮一次次到來,我國多省市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氣荒這個老大難問題再次困擾這個寒冷的冬天,多家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肥生產企業陷入了停產。那么這段時間天然氣制化肥企業都在忙什么——
“目前,咱們企業的冬季設備大修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各檢修項目要做好掃尾工作,嚴格驗收工程質量……”1月15日,在河南煤化集團中原大化公司天然氣裝置冬季設備大修工作協調會上,化肥事業部總經理蔡教民正在講話。
伴隨著中原大化如火如荼的冬季設備大修工作的還有如期而至的天然氣短缺,如果說選擇在冬季檢修對人員及設備都充滿挑戰,不如說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的冬季檢修工作是中原大化公司為應對天然氣短缺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之一。
氣荒現象再度來臨
自2012年12月16日24點開始停止天然氣供應起,中原大化的化肥生產線全線停產已經一個多月了,被波及的還有下游3套三胺生產裝置。
然而停產的化肥企業不止中原大化。
2012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保障當前天然氣穩定供應的緊急通知》,明確指出入冬后,我國出現較大范圍雨雪低溫天氣,部分地區進入用氣高峰期,天然氣需求量迅速大幅攀升,太原、石家莊、濟南、武漢等地先后出現供氣緊張。
河北省滄州大化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冬天由于天氣特別寒冷導致北京居民取暖用氣量大幅上升。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工業用氣要讓位于居民用氣,因此旗下化肥公司的尿素生產線一個多月前就停產了,現在公司僅保留設備防凍保溫所用天然氣用量。
對于什么時候能恢復供氣,這位負責人顯得很無奈,說:“現在沒有準信,我們心里也沒有底,要看原料氣供應方中國石油的安排,但預計最早也要等過完春節了。當然我們也正在積極跟地方政府、中國化工、中國石油協調中。”
有數據顯示,2012年10月到12月,我國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尿素企業開工率分別為74.5%、67.0%和50.2%。其中,云天化從11月下旬開始停產,瀘天化從12月10日左右開始停產,川化從12月30日開始停產,赤天化目前也只有少量生產線在低負荷運行。
作為陜西省唯一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肥生產企業,陜西興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未能幸免于天然氣短缺帶來的影響。
“我們每天用氣量約60萬立方米。今年元旦剛過,供氣量減到40萬立方米。因為限氣,合成氨、硝銨生產裝置被迫停車檢修11天。”該公司副總經理趙波告訴記者,興化現有兩套合成氨及4套硝銨生產裝置,總產能分別達到25萬噸、80萬噸。由于氣量有限無法組織滿負荷生產,興化集團主動減產、單套開車,生產系統分別組織輪流檢修。共影響合成氨產量5000噸以上、硝銨超過1萬噸,產品成本大幅提高。
我國天然氣主要供應商之一中石化方面對這種現象也予以了證實:目前,公司日均商品氣供氣量超過4300萬立方米,從2012年冬天到2013年春天共計安排銷售天然氣68.6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1.8億立方米,增長20.75%。按照“限工業、保民用”的原則,它將首先壓減集團內部企業和可調峰用戶用氣量,再壓減外部工業用戶用氣量,全力保障城鎮居民用氣。
隨著氣頭尿素企業停產的同時,各地的尿素市場價格卻在持續上漲。數據顯示,目前山東、河北、河南地區尿素企業出廠報價在2120~2170元/噸左右,蘇皖地區尿素企業主流出廠報價2170~2200元/噸左右。而2012年11月,全國尿素平均價格為1900元/噸。
企業應急各有巧招
對于近幾年冬天如期而至的天然氣短缺,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很多企業都有了自己的應對之策。
這是中原大化連續四年由于天然氣短缺對裝置進行停車檢修了。“這幾年,每年我們會提前制定全年檢修任務和應對天然氣短缺的應急預案。前者要提前收集整理數據,盡量將整年的維修、技改等任務梳理出來,使其能在停氣的這段時間內能全部完成,后者則是防止突然停氣帶來的安全問題,比如制定調整系統,盡可能減少低負荷運行時間等措施。”中原大化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中原大化還通過進銷存核算成本提前購儲液氨,及時引乙烯氫氣和煤化工弛放氣,減輔鍋負荷,提高鍋爐負荷等措施,來減少低負荷運行時間,縮短計劃停車天數。
“盡管帶來不少損失,但通過檢修、技改消除了裝置中各類安全隱患,優化了系統各項工藝指標,提高了裝置節能環保標準,為裝置開車后的穩定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為每年的春耕備肥開足馬力。”中原大化負責人說。
據了解,按照檢修計劃,中原大化天然氣裝置已于本月20日基本結束冬季設備大修工作,具備開車條件。但截至目前,中原大化公司仍在積極與中石化、中石油協調天然氣的供應時間,初步定為1月底或者2月初。
滄州大化利用這段時間加大了人員培訓力度。上述相關負責人認為,停產檢修期間對于員工學習和培訓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員工可以通過打開的設備更直觀的學習設備的內部結構和它的工作原理,從而達到快速提升的目的。
另外,據了解,滄州大化的損失可以從中石油方面獲得一定的彌補。根據滄州大化和中石油簽訂的供氣協議,如果“斷氣”,中石油將給予滄州大化一定的補貼。但補貼并不能彌補損失,最多只能覆蓋損失金額的50%,加上人工成本,補貼對損失的覆蓋更低。
此外,據記者了解,有少數化肥企業則將一部分裝置的能源供給方式進行了氣改電,現在已試車合格。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將加大企業成本,得不償失,除非有自建電廠,而且電廠能耗太大,不利于節能減排。
長遠布局減少影響
盡管年年都在應對天然氣短缺帶來的不利影響,很多企業還是顯示出了對下一年的天然氣供應更加擔心。他們向記者表示,以前天然氣都是工業用氣,現在隨著民用量的增加,缺氣在所難免,況且現在民用最大的用量在采暖這塊。受到今年霧霾天氣的影響,環保壓力進一步增加,估計今后要停掉很多鍋爐燃煤用氣,改用天然氣供暖,所以下一年的天然氣缺口或許會更大,氣荒出現的時間可能會更早。
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實際上,國內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問題將長期存在。數據顯示,我國從2006年開始進口天然氣,當年進口量公0.9億立方米,但 2010年進口量就已增至17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到15.8%。預計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230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將超過 35%,天然氣供氣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出于對未來氣荒現象進一步加劇的擔憂,不少企業也在作長遠之計。
陜西興化集團總經理陳團柱就指出,工業企業只有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減少氣頭產品比重。更應該發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化工產品,延伸產品產業鏈,做精細石油化工產品才不會被天然氣所困。
貴州赤天化集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擺脫企業對天然氣的過分依賴,赤天化集團早早就開始產業布局,走產品多元化路線。該公司斥資18億元,建成年產 25萬噸竹漿生產線,利用當地豐富的竹子資源,生產高級紙張、纖維、裝飾材料等企業所需的原料,為企業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探索原料多元化,也是化肥企業嘗試的自救的辦法之一。據了解,作為氣頭尿素生產重點區域,目前西南地區的部分化肥企業已經開始走出西南地區,到內蒙古、新疆等煤炭資源較豐富的地區開建尿素工廠,以尋求其尿素生產原料的多元化。
瀘天化集團也正斥巨資打造大型煤氣化基地,建成后,不僅能解決瀘天化集團本身原料供應問題,還可大大減少天然氣用量。
但赤天化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無論是企業開展的臨時應急之策,還是制定的長遠戰略,這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天然氣短缺帶來的影響,如果不改革現行天然氣價格體制,建立一個長效的可持續的價格和能源供應體系,氣荒仍年年都會來臨。
這位負責人認為,在天然氣需求逐年上升的情況下,改革當前的天然氣價格管制體系,打破壟斷,推動市場的充分競爭,去勘探開采更多的油氣田,同時,改革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掛現象,大力進口一些國外天然氣,是緩解我國天然氣緊張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