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個看似簡單的命題,卻蘊含著目前腐植酸肥料行業所面臨的困境與出路。5月29日,逾百位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成員、腐植酸研究學者、生產廠家齊聚廣東佛山,暢議為腐植酸肥料“正名”并達成推進有關標準早日出臺的共識。
自上世紀50年代末腐植酸被發現以來,迄今已逾60年,其以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和吸收、絡合、交換等功能,廣泛應用于農業、醫藥、工業等幾十個行業。上世紀70、80年代國務院頒布的“國發(1974)110號”和“國發(1979)200號”文件確定了腐植酸在農業應用中具有“改良土壤、增效化肥、刺激生長、增強抗逆和改善品質”的五大作用,也推動了腐植酸肥料的快速發展。
然而,伴隨諸多以“當季顯效”契合農民心理的化學肥料出現,不以速效見長的腐植酸肥料發展勢頭逐步衰退。“事實上,腐植酸肥料是傳統肥料的最佳‘伴侶’。”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理事長曾憲成認為,腐植酸源自土壤、作為肥料無任何環保風險的特殊屬性必然是彌補傳統化肥不足的最優選擇。
在腐植酸質量檢測中心(太原)常務副主任張彩鳳教授看來,腐植酸肥料的沒落還有另一些更深層原因,概念不清、沒有統一標準和產品良莠不齊等方面成為行業發展的掣肘。對此,張彩鳳呼吁“應通過適當提高標準,使產業健康發展”。
此次論壇協辦單位——佛山市植保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勇軍也以“腐植酸來源多樣,現行標準無法涵蓋全部,導致行業產品價格混亂”表達了其對目前行業發展困境的憂慮。
據了解,盡管腐植酸肥料功能強大,然而正式發布與其相關的標準卻屈指可數,僅有《煤系腐植酸復混肥料技術條件》與《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兩項,且已有的《有機-無機復混肥》等標準中更是直接將腐植酸肥料排除在外。基于此,在此次論壇上由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牽頭發起了一次推進腐植酸肥料作為單獨肥料品種建立相應標準的倡議,與會代表也都積極響應并簽字表態。
本次會議是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首次來到佛山舉辦論壇,曾憲成表示此行也有改制前植寶素曾是第一屆理事會成員的歷史淵源,希望通過這次論壇讓改制后的“植寶素”煥發新活力。此次論壇由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主辦,佛山市植保化工有限公司協辦。
焦點之一
統一標準何時制定?
發展逾60年的腐植酸肥料至今卻沒能有一份能夠達到共識的行業標準,這無疑是全行業的尷尬。
事實上,2010年農業部曾經出臺過一份《含腐殖酸水溶肥料》)(NY-1106-2010)行業標準,但該標準卻并未獲得全部腐植酸生產企業或學界一致通過,焦點在于該標準明確“只有礦源性腐植酸才是腐植酸肥料的唯一來源”,然而現實中卻有大量經生物發酵得到的類黃腐酸類物質為來源的腐植酸肥料,顯然這樣的標準無法獲得全行業認同。
復混肥標準:
或推至2016年出臺
“在新制定的《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有機肥料》標準中都直接或間接地把腐植酸、黃腐酸排除在外。”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秘書長韓立新對已出臺兩大肥料標準中沒有專門將腐植酸肥料納入表示遺憾。資料顯示,《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標準明確指出“本標準不適用于添加腐植酸的有機-無機復混肥”。
沒有規范,行業至今仍處于一種無序發展狀態:一方面許多真正添加腐植酸的復混肥只能被劃為普通有機肥料,不僅價格必須以市面所售普通有機肥做考量,無法彌補添加成分成本,也為企業推廣帶來了難度;另一方面,有機肥料的低標準也引發市面上并不含腐植酸,僅以普通有機質冒充的假劣肥料猖獗。
至此,諸多業內人士認為建立腐植酸標準化勢在必行,否則腐植酸在農業上的作用將被埋沒,同時也會制約腐植酸行業的發展,真正生產腐植酸企業也會成為“犧牲品”。
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腐植酸質量檢測中心(太原)教授張彩鳳直言不諱的提出,腐植酸在肥料中概念不清,沒有統一標準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應該將標準提高一些,才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對此,韓立新透露,腐植酸肥料標準工作組已將《腐植酸有機-無機復混肥》標準制定納入2013年計劃中,并表示該標準會對腐植酸、腐植酸肥料進行統一定義、統一術語及統一分類,且會在肥料總腐植酸含量前提下細分各項指標。但她同時也表示一份標準出臺需要繁冗的過程,因此即便已被納入2013年計劃,有可能到2016年才能正式出臺。
水溶肥標準:
眾多企業不認可
據了解,2010年出臺的《含腐植酸水溶肥》行業標準在業界存在很大分歧。
腐植酸來源主要可分為從風化煤、褐煤、泥炭中提取的礦物源腐植酸和以農林下腳料為原料采用生物技術提取的生化黃腐酸,而在《含腐殖酸水溶肥》行業標準中僅將礦物源定義為腐植酸的唯一來源,這讓部分利用生化黃腐酸做原料的企業感到不滿。
最有切身感受的要數以“植寶素”享譽全國的佛山市植保化工有限公司(下稱佛山植保素),其總經理郭勇軍無奈的告訴記者,由于此標準限定,產品只能與普通有機肥一樣被擺在貨架上,不僅掉價還毫無特色,“低標準讓我們的工藝秘方無法體現”。
與佛山植保素一樣的企業并不在少數,以上海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南寧市天元順豐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舜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無法方便獲取煤炭資源的南方企業幾乎都是以生化黃腐酸做原料生產腐植酸肥料。
為何生化黃腐酸遲遲沒有被納入腐植酸“正規軍”行列?中國沈陽農業大學土地與環境學院教授并擔任腐植酸肥料標準工作組工作的鄒德乙坦言由于生化黃腐酸成分復雜,檢測難度大,至今還沒有一套公認的檢測標準,但他同時指出,曾用生化黃腐酸做過實驗,效果并不輸于礦源性腐植酸。
鄒德乙還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生化黃腐酸全國樣本采集中,但因工作量大,使用企業分布廣泛,還未能采集到足夠樣本,因此也呼吁企業能夠寄送原料或產品樣品,以期盡快確定生化黃腐酸檢測方法。
焦點之二
能否躋身大肥行列?
“腐植酸肥料應該能成為與氮、磷、鉀一樣的大肥品種。”會上,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理事武麗萍指出,腐植酸肥料優勢與目前地位顯然并不匹配,以腐植酸為原料的肥料能承載與傳統化肥一樣的功效,并且還環保節能。
截至去年年底,農業部登記生產腐植酸肥料公司共有720家,而傳統肥料生產企業則有4000家左右。縱觀整個肥料行業,腐植酸肥料僅占10%左右份額,在大化肥、復合肥占據市場主流的今天,腐植酸肥料如何能“魚躍龍門”?
正方:具有“五大作用”
一直將腐植酸肥料定位于傳統化肥“最佳伴侶”的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理事長曾憲成認為“成為大肥”的說法并非不可能。“腐植酸本就來源于土壤,比植物型與生物型有機源更有優勢。”在曾憲成看來,取自自然的腐植酸原本就涵蓋有土壤所需全部營養物質,而現在大量以植物型或動物型作有機質使用有著污染環境、引發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弊病。
上世紀70、80年代國務院頒布的“國發(1974)110號”和“國發(1979)200號”文件也確定了腐植酸在農業應用中具有“改良土壤、增效化肥、刺激生長、增強抗逆和改善品質”的五大作用。
土壤有機質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機化合物,當下動植物、微生物殘體和施入的有機肥料是土壤有機質的主要來源。然而,隨著農藥殘留、飼料激素超標等不規范操作,專家直言現在牛糞、豬糞都跟以往不同,重金屬殘留、光輻射污染等已讓其無法成為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門檻。
隨著當前南方絕大多數土壤因長期重施化肥導致土壤板結、肥料無法發揮應有肥力等問題日益突出,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秘書長韓立新從腐植酸能恢復土壤的角度提出“腐植酸肥料完全可能成為與化肥地位平等的肥料品種”。
偏施化肥引發的不僅是土壤酸化板結,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姚麗賢博士經長期研究表明當下廣東土壤中主要缺鈣、鎂等元素,因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即便不施氮磷鉀,作物也不缺,缺的是既能讓肥效利用率增加又能改善土壤的肥料,“腐植酸肥料發展正當時”。
反方:不能提供氮磷鉀
然而,盡管含腐殖酸肥料能將其中的氮、磷、鉀利用率成倍提高,但卻并不能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因此部分業內人士并不認同其可以成為第四大肥的說法。
“見效慢是80年代后期腐植酸肥料衰退的關鍵因素。”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常務副主任張彩鳳認為化肥的最大優勢在于“當季顯效性”,“腐植酸只能是作為少量使用,用量不可能超過氮、磷、鉀”。
除了見效慢,市面上“處處都見腐植酸,但不知何為腐植酸”的亂象也成為困擾其發展的攔路虎。“效果還行,但不知道加了些什么。”佛岡種植戶蔣生一直用含腐殖酸葉面肥,但一直對其成分“蒙查查”。
不光是農戶搞不懂作用機理,部分學者也對其存有幾分疑慮。“起到的可能只是一種調節劑的刺激作用,”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樊小林教授以人每天吃飯偶爾換調料味道更好為例,表達自己的猜測。
腐植酸能否成為第四大肥料品類盡管還存在理想與現實的差異,然而佛山市植保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勇軍談到若以腐植酸作為大肥使用能夠在廣東獲得一方發展空間:廣東重施化肥導致的嚴重偏酸性土壤是pH7-9腐植酸大顯身手的絕好機會,“作物要生長,土不好用什么都白搭”。眼下郭勇軍正籌劃著如何能讓傳統老牌“植寶素”煥發新活力,同時也對腐殖酸肥成為大肥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