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尿素行情漲跌無常,而且在出廠價格上下波動的過程中,均有來自業內所謂的合理解釋。之前跌價可用出口看空、貿易商放棄集港為由;隨后漲價則辯解為農業需求支撐;之后再跌價又以高氮肥替代了一定量的尿素作答。總之是各種說法,給人云里霧里的感覺。如果說過去的行情分析是“指哪打哪”,如今卻變成了“打哪指哪”!這種現狀叫人聽了實在有些哭笑不得。但在繁雜的影響因素面前,尿素行情走勢確實難以斷言。
隨著本周國內尿素價格再度下滑,多數經銷商有意進行“抄底”操作。這其中自然要參考企業生產成本來確定底線價格,但在部分商家的思維定式中,還在用去年1900元的成本線對比當前2350元的出廠噸價。這顯然缺少可比性。因此,只有客觀了解當前尿素企業生產成本,才有助于經銷商后期做出更為理性的判斷。
今年我國尿素企業裝置仍以燃煤工藝為主,所占比例接近行業的80%。因此,筆者重點分析煤頭尿素企業的成本構。對于尿素這一能源轉化類產品而言,燃煤支出必然是其最主要的成本構成,其次便是耗電、動力蒸汽、人員以及裝置折舊等。這其中,由于選擇工藝的不同,成本也有一定差異。目前,較為成熟的生產工藝包括:無煙塊煤固定床、無煙粉煤制塊固定床、粉煤氣化三種,成本分布介于1800-2250元的跨度之間。無煙塊煤成本最高,達到2100-2250元;無煙粉煤次之,達到2050-2100元;粉煤氣化最低,生產一噸尿素的完全成本僅為1800元。就全國尿素裝置構成而言,無煙塊煤企業大概占國內尿素總產能的58%;后兩種工藝約占總產能的22%。另外,還有一種今年才逐漸被大家認識的工藝——褐煤BGL爐固定床。雖然由于褐煤造氣存在一定問題,致使相關企業暫未正式投產,但其1500元的成本預算足以引起業內關注。
綜上所述,由于無煙塊煤這種傳統工藝占到國內尿素總產能的58%以上,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2150-2200元/噸的出廠價更接近現階段尿素行業的成本線,并可以作為年內農資流通企業進貨、出貨的風險標桿。目前,考慮到用肥期臨近以及社會庫存偏低等方面因素,尿素價格似乎很難跌至成本線。經銷商可在出廠價回落至2250-2300元/噸之后進行合理備貨進行短線操作。同時,還要關注高氮肥的市場庫存變化,適當增減尿素庫存以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