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趨勢
預計小麥紋枯病在沿淮稻茬麥區、淮北北部、旺苗苗情麥田將偏重發生(4級,病情指數25~35),其它地區中等發生(3級,病情指數15~25),預計全省發生面積2000萬畝。
二、主要依據
1、當前紋枯病發生較為普遍,受近期持續低溫天氣影響,病情發展緩慢,大部分地區發病程度較近年同期偏低。據氣象部門統計,2月全省平均氣溫為3.1℃,較常年異常偏低2.0℃,為1989年以來第三低的年份。氣溫偏低導致小麥紋枯病的發展緩慢。當前紋枯病病株率一般為0.5-2.7%,病情程度普遍較輕,與近3年同期比較減少12.5%~73.4%;但沿淮麥區和淮北北部麥區平均病株率為3.6%~7.2%,數量略高。
2、主栽小麥品種大多不抗紋枯病,旺苗苗情的麥田有利于病害擴展蔓延。沿淮、淮北主產麥區主栽品種煙農19、濟麥22、皖麥52、連麥2號、周麥22、淮麥22等多不抗小麥紋枯病,有利后期病害發生擴展。據全省2月底苗情監測結果,全省小麥旺苗面積占種植面積8.5%,較去年同期增加7.3個百分點,且小麥單株莖蘗數和次生根減少明顯,個體表現不如去年同期。小麥旺苗苗情和長勢較差的麥苗有利于紋枯病發生蔓延。
3、氣候條件對小麥紋枯病發生總體有利。據省氣象部門預報,3月份沿淮淮北降水量接近常年,淮河以南略多,有階段低溫連陰雨;全省月平均氣溫接近常年或略低。另外,未來一周我省麥區仍多陰雨天氣。未來氣候條件對小麥紋枯病發生總體有利。
三、防治技術意見
1、農業防治:結合春季小麥田間管理,清溝理墑,降低田間濕度;及時防除雜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2、化學防治:
(1)防治適期:大部分地區藥劑主治時間在3月10日至25日前后。
(2)防治指標:田間病株率達20%以上的田塊。
(3)防治技術要點:
畝用有效成份井岡·蠟芽菌可濕性粉劑(4%+16億個/克)20克,或烯唑醇6克,或苯甲·丙環唑6-9克或井岡霉素10克,或丙環唑10克。選擇上午有露水時施藥,適當增加用水量,使藥液能流到麥株基部。重病區首次噴霧后10天左右再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