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開局之年,是氮肥行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張榮表示:“過去的一年,氮肥行業按照‘十二五’規劃的戰略目標,全面落實調結構、轉方式的各項措施任務,原料和產品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肥化并舉在原有基礎上邁出了新的步伐。2011年前三季度,氮肥行業主營業務銷售利潤率為4.35%,好于前年,實現了氮肥行業‘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全國氮肥產量3534.7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4.9%。該協會預計,2011年全國氮肥產量將達到3860萬噸,比上年增長4%。1~9月份,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151.7億元,同比增加34.6%;實現利潤93.6億元,同比增長 350.3%,銷售利潤率約4.35%,比上年有較大幅度提升。
對2011年的氮肥產銷形勢,氮肥企業普遍表示“還不錯”。據了解,當年6月份之后,國內尿素市場運行比較好,價格基本穩定在每噸1900~2200 元,小氮肥如硫銨、碳銨和氯化銨價格也都較高,整個氮肥生產利潤率比上年好。氮肥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受成本上升推動。2011年,氣頭企業原料天然氣普遍漲價,煤頭企業原料煤炭價格同比每噸上漲200~300元。與此同時,電費和人工費用也有所上漲。因此,2011年合成氨生產成本總體每噸上漲約200 元,尿素生產成本每噸上漲200~300元。
2011年,氮肥行業原料和產品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氮肥行業“十二五”發展指南》提出,大力推進節能和環保工作,以非無煙煤為原料的產能比重由 “十一五”末的10%提高到25%。據介紹,氮肥、甲醇行業的原料結構調整目前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大型國產化的對置式多噴嘴、多元料漿、水冷壁式水煤漿氣化技術和航天爐加壓粉煤氣化技術的開發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國氮肥、甲醇工業原料多元化利用的技術水平。到2010年底,全國氮肥、甲醇行業已投產的水煤漿加壓氣化裝置有87套、干煤粉加壓氣化裝置有20套,合成氨、甲醇總產能達1482萬噸。2011~2012年,國內還將有500多萬噸的產能陸續建成投產,不僅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原料結構調整,同時也將助推企業的大型化發展。
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2011年氮肥行業進行了多次關于農業發展與氮肥品種調整的專題探討,并總結推薦了一批在肥料新品種開發和農化服務方面成績顯著的先進典型。比如,以硝基肥料改性和硝基復合肥開發及應用見長的山西天脊、四川金象、山西豐喜等企業;在復合肥新品種開發方面頗有經驗的中海化學、湖北宜化、山東魯西、中鹽安徽紅四方等。其中,中海化學引進華南農業大學技術,實現了包膜材料可自然降解的第四代控釋肥的中試生產,成為2011年氮肥行業產品創新方面的一個亮點。
肥化并舉是氮肥行業可持續發展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氮肥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上一個五年取得可喜成績的基礎上,2011年又有一批企業在肥化并舉方面邁出了新步伐。在發展煤基多聯產方面,業內不少企業做了很好的發展規劃。比如,陜西興化集團公司的“十二五”規劃就很有特色,他們在現有硝酸裝置的基礎上,再上一條6萬噸/年的濃硝、27萬噸/年稀硝生產線,使多孔硝銨能力達到60萬噸/年,力爭把硝基產品做到全國最大,并把現有的軍品羰基鐵粉產能由50萬噸/年擴大到250萬噸/年。同時,該公司還利用陜西的原料優勢,采用氣頭、煤頭并舉的原料路線,新上一套30萬噸/年合成氨、30萬噸/年甲醇裝置以及15萬噸/年聚碳、10萬噸/年尼龍66和10萬噸/年甲基甲酰胺等裝置,將煤基多聯產的優勢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