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上周從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召開的化肥新品種發展座談會上獲悉,國內緩控釋肥包衣材料又有新的突破。硫包衣尿素與生物碳能技術相結合,生產出的全新碳能硫包衣尿素,可有效減少肥料的損失、淋洗、揮發,節約肥料用量30%~40%,同時將水稻中的尿素利用率從30%左右提升至50%~60%。
據漢楓緩釋肥料(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李天兵介紹,該技術采用專利微晶石蠟加上碳能作為硫包衣外涂層,充分保證了肥料養分釋放的可控性,能更有效地將釋放出來的養分高效輸送到植物體內并轉化,促進植物主根和根毛的生長,使其根系龐大粗化,提高吸收能力。
據介紹,該技術中使用的碳能是從天然植物中提煉的,含2388種活性成分,能與養分一同被植物吸收,激活植物潛能,促進植物細胞和各種轉化酶的生理生化反應,從而提高植物對養分的攝取能力,改善養分在植物體內的活性,滿足作物生長的全面營養需求,并能有效促進作物抗逆性的提高,最大程度發揮作物基因潛力。
硫包衣尿素是目前國內最常見的緩控釋肥,該產品生產技術相對比較成熟,成本也比較低,主要通過在氮肥外面包裹一層硫黃來達到延緩氮肥溶解的目的。此外,硫在土壤中轉化的中間產物硫代硫酸根可抑制氮的損失,提高作物對氮的吸收效率,并能顯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及各種酶的活性。但是硫黃強度比較低,由硫黃形成的包衣在包裝、搬運和施用的過程中比較容易破碎,從而失去緩控釋效果。
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張民告訴記者,除了碳能硫包衣之外,在硫包衣外層包裹其他材料的嘗試也已經開始。目前硫加樹脂復合包衣控釋肥技術在國內已實現了工業化生產,但樹脂原料生產成本高,并且在土壤中降解較慢,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植物油基聚酯、聚氨酯等易降解、價格低的可再生包衣材料合成工藝研究也已取得初步進展,但因其直接用作膜材料干燥慢、緩釋性能差以及交聯度小、機械性能差等限制而未能實現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