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化學科技發展部沈兵博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化肥當季利用率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肥料流失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土地板結,研制緩/控釋肥料已成為各國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他介紹,我國控釋肥發展經歷了硫包衣、聚烯烴、水溶液三個階段。硫包衣型釋放期太短,易造成土壤酸化;聚烯烴膜材不能降解,污染土壤;水乳液生產工藝復雜,膜材消耗大,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硬傷。為此,中海化學去年引進了華南農業大學承擔的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成果植物性樹脂包膜技術,并自主設計、開發了與膜材料相配套的第四代包膜控釋肥料生產線,形成了完善的包膜控釋肥料生產工藝。
沈兵表示,該技術以植物油和酯類物質為主要包膜材料,包膜過程不需要任何溶劑,且肥效釋放后,包膜材料在1~2年內會自然降解,使控釋肥生產和使用更加環保。另一方面,采用原位表面成膜原理,小分子單體在肥料表面直接聚合成膜,膜材料用量少,1噸化肥只需要30~50千克膜材,成本控制處于同類技術領先地位。
此外,包膜肥料初期溶出率可穩定控制在10%以下,適用于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需求。目前中海化學采用控釋技術已經生產了適用于香蕉、菠蘿等作物的系列控釋配方肥。在海南臨高甘蔗示范田,當地農民向記者展示示范效果:單根甘蔗直徑在2.9~3.1厘米,長度超過3米,每畝比傳統施肥增產2~3噸。在澄遠香蕉示范田,農技推廣員李先生稱,以往香蕉一個生長期需要施肥12~16次甚至更多,人工成本很高,而控釋肥只要施肥4~5次,推廣前景看好。
中海化學透露,該產品將以富島品牌銷售,目前正在農業部備案,將在近期組織專家進行項目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