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魯西化工集團氮肥公司經理李保泉:9月份之前尿素市場運行是比較好的。9月份之前尿素基本穩定在1900~2200元(噸價,下同),小氮肥如硫銨、碳銨和氯化銨價格都較高,整個氮肥生產企業利潤率比去年好。根據相關數字,去年行業利潤率大約1.73%,今年達4.3%。流通企業在氮肥經營上,應該說除東北部分經銷商有些虧損,其他都虧損不多,而東北經銷商虧損原因主要是心態問題。事實上,產能過剩并不代表產量過剩,產能雖然大,但今年尿素總的開工率在75%左右,原因是受原材料供應和成本等因素影響。產能大,但產量不大,是造成人們心態不穩定的原因。東北地區今年上半年用肥量雖然不小,但實際庫存量并不大,一些東北經銷商弄不清到底當地庫存量有多少,在恐慌心理作用下盲目拋貨,這是造成他們虧損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的市場操作關鍵是需要我們調整好心態,理性把握市場。
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經理毛國斌:今年上半年氮肥市場是緊平衡的狀態,下半年趨向飽和。總體今年氮肥市場表現出三個明顯特點。一是今年氮肥企業開工率明顯高于去年。二是成本上升推動產品成本剛性上漲。今年氣頭企業天然氣普遍上漲;煤頭企業煤炭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幅度在200~300元左右。與此同時,因煤炭上漲,導致電費和人工也上漲。在氮肥企業的三大產品中,今年合成氨成本漲幅200元,尿素成本上漲200~300元,甲醇有200~300元的上漲。第三個特點是產品銷售價格上漲幅度大于成本上漲幅度。今年尿素銷售價應高于去年300元,合成氨銷售價比同期上漲400元以上。
理性分析產能過剩
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德強:作為流通企業,我們更關注的是價格漲跌的原因和市場變化背后深層根源。
我們將當前氮肥產能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無效產能。一是從開工率推算,氣頭企業中存在30%閑置產能,從未來看,天然氣供應很難緩解,因此它們可歸結為無效產能,數量大概600萬噸;二是大多數時間處于停產狀態的10萬噸以下的煤頭企業,這部分數量沒辦法準確統計。綜合前兩項,估計總產能有600萬~1000萬噸。第二部分是彈性產能,可根據兩個指標來定義,一個是沒有資源,一個是沒有技術,這部分產能比較大,我認為有2000萬噸左右。第三部分是穩定產能。基本是實力比較大的資源性企業,這部分產能大約有3000萬噸。
這幾年尿素漲漲跌跌的原因很多人歸結為出口,實際上出口只是推波助瀾的因素,即便放開出口也不能解決當前市場面臨的問題。上述三種產能劃分方法能夠解釋為什么這些年尿素價格幾起幾落,就是因為彈性產能在起作用。價格漲,這些彈性產能就會重新恢復生產,平衡打破之后,價格又會降下來。觀察發現,這些年尿素價格起起落落并不都與出口打開和關閉完全對應,關鍵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穩定的產能結構。所以,將來必須大力調整產能結構,讓更多資源、技術優勢企業替代上來。這樣以后我們在處理國內國際市場平衡關系上會也更容易一些。
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申文德:除了鉀肥,氮磷肥過剩都較多,尤其氮肥,這兩年新增項目很多,這個新增部分來源有二:一個是氮肥企業擴張,一個是行業外的企業的加入。從現在看,產能增長遠遠大于農業和工業需求,國內尿素發展空間已很小,去年產能達6600萬噸,到 “十二五”將達到7000萬噸,產能將是未來5年8年一個很大的問題。
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經理毛國斌:產能適度過剩是必要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保證長年正常運行,過剩產能可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對企業轉型升級是非常必要的。
氮肥行業出口前景
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申文德:我們每年出口尿素能占到全國尿素總出口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去年我們出口大約50萬噸,今年截至目前我們已出口30萬噸。
從將來趨勢看,通過出口來消化產能將越來越難。一方面,未來五年全球氮肥總供應量將大幅增長,2010年全球供應量是1.52億噸,到2015年將達 1.9億噸,年均增幅在5%;另一方面,根據預測,到2015年全球氮肥總需求1.72億噸,年均增幅僅3%左右,兩者差距很大。從政策層面看,國家把磷肥氮肥作為戰略資源,將來出口總的形勢必然趨緊。從尿素競爭力看,即便國家全部放開出口,國內企業也將面臨競爭力越來越弱的問題。近幾年,國內資源價飛漲,增幅在全世界都居高位,通過出口消化過剩產能日益不現實。
華農農資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小兵:我認為,中國目前包括出口政策在內的產業政策極不合理,極為短視,很多政策是臨時性、救火性的。一看價格高了威脅到農業,國家就馬上關閉出口;一看企業活不下去了,就又馬上放開口子。現在化肥行業享受了大約2000億元的政策補貼,正是因為這些優惠措施,使得國家隨時就會采取行政措施干預市場。我覺得化肥政策要有系統性、全面性。臨時性的政策導致市場很難有預見性,我建議國家不妨將這些優惠全部直補給農戶,徹底放開化肥行業,讓其沿著市場化的路子發展。
今冬明春氮肥趨勢
華農農資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小兵:要弄清明春氮肥市場情況,要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政策。其次是宏觀經濟。如果明年全球經濟不能實現全面復蘇的話,那么能源價格將要下降,由此將帶動化肥價格下跌。最后要關注微觀數據。要搞清明年尿素市場運行情況,一定要從今年8月份開始研究,8月份以來,我們每個月尿素產量比去年同期多出100萬噸,與此同時,尿素出口比去年明顯減少,這樣預計明年尿素供應總量將比今年同期多出800萬~900萬噸,過剩將是必然的。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王長江:從10月下旬開始有三個要素影響尿素市場,一個是媒體披露,預計明春尿素過剩將在350萬噸左右;第二是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企業資金緊張;第三是尿素出口形勢不好。這是影響我們心態的三個因素。
宜化日產尿素1.65萬~1.75萬噸,長期的合理庫存維持在25萬~30萬噸,如果明春過剩300萬噸左右,這個庫存量應當沒問題。從成本看,全國煤炭的生產量和消費量應在30億噸,而化肥用煤不超1億噸,比重低,煤炭不會因為化肥價格下降而下降,這一點和磷肥與硫磺的波動關系有本質區別。目前宜化尿素成本接近2000元,這代表國內主流水平。
我認為,今冬明春的走勢應以平穩為主、小幅震蕩,價格區間預計在1900~2000元之間。 1900元是跌破成本線,是很多企業承受底線。2000元則是考慮到我們行業產能、資金、成本以及今后一段時間的化肥走勢而得出,在春季以前2000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高點。這兩天尿素觸底小幅反彈,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希望大家對行業有信心,對企業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就尿素來講,我認為,拿貨的時機已經到了,大家該出手時就得出手。
山東魯西化工集團氮肥公司經理李保泉:中國尿素大多系煤頭,成本應都在2000元左右,顯然1900元已跌破行業平均成本線,超過相當一部分企業承受底線。我了解到的是,現在我們周邊一些企業已陸續減產或停產。經過這兩年的調整之后,尿素廠家已經具備了調節產量的能力,可以按需定產,只要看尿素價不合適就開始轉向生產其他產品,而一旦他們轉向,供求關系自然發生變化。所以,能不能進貨,現在是不是價格底部,通過這些你們應能得出自己的判斷。
氮肥產業轉型之路
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市場中心總監孫啟文:化肥行業應該向什么方向發展?首先應該放在尊重消費者需求的滿足上。化肥行業有其特殊性,因為其關系到糧食安全,是政府關注重點,離不開政府引導,因此要關注政策引導和消費者需求的滿足,而這正是未來我們發展的方向。金正大正是沿著這個方向拓展。我們緊緊圍繞技術和服務創新來開展工作。金正大的產品創新就是為了滿足農村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消費需求。近兩年不光是金正大,整個行業都在發展新型產品。第二,發展控釋肥也是基于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在控釋肥的技術上我們精益求精,除了控釋肥已經成功實現與玉米的用肥需求高度吻合,近年我們又在其他作物進行研究實驗,和相關機構合作,投入了大量資金。我們正在籌備硝基復合肥項目,因為其利用率很高,滿足中國農業高產需要,同樣是未來肥料發展方向。
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乃仁:這個行業結構應該說是不太合理的,龐大的產能背后質量并不高。產業如何轉,如何提高競爭力?我們心連心的做法就是,一個是扎實地開展農化服務和技術創新;一個是大力實施低成本戰略。化肥作為支農產品,既要質優還要價廉,心連心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產品的創新是未來適應競爭的必然要求。
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申文德:將來一是要提高產業集中度,一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從產業集中水平看,全世界的氮肥企業就那么幾個,都能數得清,但國內氮肥企業卻難以數清。氮肥企業將來最根本的還是成本競爭,隨著一些大項目投產,一些小企業和成本比較高的企業會逐漸退出,建議這些小企業應該借助自身區域優勢早點轉產轉型。
華農農資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小兵:未來2~3年將是氮肥企業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產能過剩會導致整個行業重組,現在行業實際上已在進行轉型。首先是產業布局的調整,氮肥產能向新疆、內蒙古轉移。第二個是原料結構在調整,現在油頭尿素企業快關完了,適合中國特色的煤頭企業在發展。從煤種這個角度來看也在調整,很多企業擺脫了對無煙煤的依賴,可以使用價格更低的煙煤和粉煤等。第三是技術結構在調整,尿素生產技術正不斷升級,同時產品結構也在持續調整,如華魯恒升等大企業都做到了肥化并舉,有些企業的化工品產值甚至超過了化肥,可以說整個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越來越快。產業轉型的過程將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一批企業被淘汰,新的適合未來發展的企業會逐步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