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毛之地到國家南菜北運基地,到中國西部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從寸草難生到聞名全國的早市蔬菜基地,攀枝花的農業經過了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歷程。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攀枝花特色農產品已經為攀西地區的農業經濟頂起了“半邊天”。
“攀西”石榴、“春綠”枇杷、“國圣”茶葉……目前,這些產品已經成為攀枝花對外發展的響亮名片,然而在這些負有盛名的農產品之下,人們卻并不知道,由于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種植這些特色產品的田地卻都面臨著換土的尷尬。據記者了解,目前,攀枝花市換土價格為每畝4000至5000元,而一般的土地種植3——5年就必須換一次土。
土壤是農作物賴以生長的根本,沒有質地優良的土就不會種出品質有保證的農產品。但換土工作,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更加大了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種植成本。
長期在一塊土地上耕作,土地的酸堿值將會升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將會降低,不加以合理的處理土地就會出現板結現象,形成俗稱的“三跑土”,對于植物生長十分不利。
“如果長期不換土,地里長出的蔬菜就又黃又小,一點樣子都沒有。”攀枝花米易縣一位村民說。
同時,隨著各種超標農藥、膨大素、催熟劑等名詞的浮出水面,農產品的食品安全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農業的建設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現在社會上提倡的是可持續發展的農業,以換土來保證所種植的農產品的品質是不符合這樣的發展要求的。”攀枝花綠景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廖玉剛說。
能不能有一種肥料在不破壞土壤肥力的前提下,即能為農產品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又能保證種植出來的蔬菜瓜果的食品安全?圍繞著這樣一種想法,經過近五年的研究,攀枝花市綠景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終于研究出一種純中藥生物有機肥。該產品既具有有機肥的多效姓和長效性,又具有無機化肥的速效性和微生物肥的增效性。
“這種產品對于土壤改良有十分明顯的作用,長期施用可將土壤改良成為海綿土。”廖玉剛說。
純中藥生物有機肥實現了土壤的改良,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突破,而以牲畜糞便為原材料更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廢棄物的利用和農村村社環境的改善。
“實現環保綠色,可持續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下一步,我公司計劃實現對餐廚垃圾的回收處理,將其轉化成適宜農業發展的有益肥料。”廖玉剛說。
《淮南子·說林訓》有云,“土壤布在田,能者以為富。”,要使能者富,肥沃的土壤是必要的前提,純中藥生物有機肥的研制大大促進了農業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進程,在不久的未來,綠色、環保農業必將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