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目前,我國已成為農藥生產和出口大國。近日“第四屆中國農藥高層論壇”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農藥原藥產量為234.2萬噸,出口量為121.63萬噸,今年國內消費量約為79萬噸,預計產量將超越去年,剩余的154萬噸以上的農藥就需依靠出口消化。
近幾年國際環境對我國農藥出口很有利:一是國際農產品價格特別是東南亞國家主要農產品價格逐步提高,將刺激農作物種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導致農藥市場需求擴大;二是不少企業農藥產品質量和規模不斷提升,而同類型產品價格與跨國公司比便宜很多,競爭優勢非常明顯;三是我國農藥國際影響力逐步加強,據測算,我國農藥生產量已占世界1/3以上,2010年我國農藥出口量占世界農藥總量的13%,出口到166個國家和地區。
同時,農藥的出口也面臨新的挑戰。國內方面,一是農藥產能過剩,部分大宗產品產能嚴重過剩;二是同質化嚴重,包括產品同質化、出口市場同質化;三是惡性競爭情況較為嚴重。國外方面,一是人民幣匯率壓力;二是國外如泰國、巴西等國的新法規幾乎就是針對中國農藥企業和產品的,對中國農藥的出口起遏制作用.;三是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摩擦風險很大;四是國際公約對中國農藥企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將重點被禁、限用的品種有硫丹、甲草胺、涕滅威和百草枯(制劑)等。
目前,境外登記是我國農藥走向國際的最大瓶頸和困難,但要真正走向國際,必須開展農藥國際登記的工作,并在境外建立辦事機構,提供技術和售后服務。目前中國草甘膦原藥出口企業不虧損反盈利的唯有浙江新安化工、山東潤豐化工和江蘇好收成韋恩三家,他們盈利的法寶就是不惜重金在歐洲、南美和非洲等國獲得草甘膦原藥和制劑的登記。目前我國出口農藥主要以原藥(包括母液)為主,大約占出口總量的60%,因在國外只有原產地登記,而沒有產品登記,大部分利潤被跨國公司或中間商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