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3日,《中國農資》鉀肥觀察家欄目《鐵路“痼疾”是價格走高推手》一文報道了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受到鐵路運輸不足影響,間接導致市場價格虛高。文中呼吁鐵路部門盡快統一協調鉀肥用車,破解運輸難題,引起肥料界人士的共鳴。
日前,記者連線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獲悉,鹽湖集團公司氯化鉀日均產量1萬噸左右,每天僅有2列多車皮約6000噸左右的運輸量,造成每天30%以上的產量積壓,加上去年滯留的產品數量,庫存高達100萬噸。雖然銷售情況良好,鹽湖集團公司只能根據運力調整計劃,以運定銷甚至以運定產,減少庫存。
青上化工(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健認為,目前國產價格直逼進口鉀肥價格,一個主要原因是運輸不暢。“鉀肥產地的鐵路運輸有出無進,進入青海和新疆羅布泊地區只有部分原料煤運輸,沒有其他貨物。所以,鐵道部不愿意發空車進去”。他認為,“國投羅鉀”和“青海鹽湖”往外發運的車皮每天連兩列都達不到,這種現狀很難改善。
青海中航資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正光認為,目前青海鐵路運輸不暢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鐵路運輸資源被煤炭、油料等其他礦產品擠占,嚴重影響鉀肥行業的正常運轉,給鉀肥生產企業及整個化肥產業帶來很多不利因素。而由于鐵路運輸問題導致的鉀肥價格上漲,鉀肥生產企業完全不希望看到這種無法預料、不可抗拒的價格波動。對于生產企業來說,漲價并非好事,由此導致的整個農業成本上漲,對于鉀肥行業或者農業產業來說,影響無疑將是巨大的。他指出,國產鉀肥“好的時候搶不到、不好的時候沒人要”的現象,是當前鉀肥市場現狀的真實寫照。
上半年,鐵道部高層人事變動后,調整了工作思路,“為了實現鐵路效益最大化,提出了多元化經營戰略”,即以市場需求為依據,將重點放在“兩效一清”,即統一考核運營效率和經營效益,并著重對客貨清算辦法進行調整。
新華網刊登《財經國家周刊》就鐵道部機制改革問題的采訪中提到,鐵道部考慮把多元化經營和運輸整合到一起,實行一體化管理和考核。“一體化考核”是指,在對鐵路企業的考核上,不再區分是運輸主業還是多元經營,鐵道部只是統一考核經營效益。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在4月份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鐵路工作要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群眾滿意為評判標準,更加追求經濟效益。同時,鐵道部對未來貨運的清算辦法進行調整,即按照一票產生的收入高低進行清算,目的還是為了鼓勵企業承運更有效益的貨物。此外,鐵道部希望把自己的經營機制真正建立起來,同時將承擔的社會公益負擔分離出去。
當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會運行的“肌體”發生變化,改革是必然的。但是,鐵路運輸是為經濟建設輸送物資的“血管”,改革應當統籌安排,兼顧欠發達地區和民生保障,考慮社會整體發展需要和社會承受能力。化肥使用者是農民,最終對象則是糧食,而農資產品涉及國家糧食安全,這也是化肥企業多年來實行最低運價的初衷。但是,化肥享受的“優惠”運價卻成了不能承受之重,要優惠就沒有車皮,在享受運輸資源的同時,就無法得到實惠,讓優惠政策淪為擺設。特別是鐵路運輸將考核、改革的重點和焦點集中在經濟效益,如果沒有相應的保障,其結果必然是化肥成本上升、糧食價格上漲。
雖然化肥企業已經步入市場化,但是其節能降耗、開源節流的方式依然有限,成本上漲、經營虧損、企業無以為繼將導致社會供應量減少,間接造成肥料價格上漲,促使農民生產糧食成本加大。企業化解方式無疑會轉嫁成本,將壓力向下游傳導,這也必然涉及糧食安全。
鐵路部門在提高運行效率,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絕不能讓農民和糧食成為改革遺忘的“角落”。業內人士呼吁,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站在“三農”高度講效率。行業人士認為,“鐵路作為‘環狀企業’,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改革方案重要,還需要一系列配套的輔助機制,包括鐵路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即使未來化肥運價的趨勢是市場化,也要建立完善一整套切實保障措施,疏解矛盾,避免脫離現狀、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