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五月國內尿素價格走勢進行總結,一邊更好的研究市場。產品價格大漲必然源于供求,在筆者看來,供求可分成表觀因素以及深層因素兩類。顧名思義,表觀即為當前影響市場價格波動的原因;深層則指的是過去一些重大事件對當前行情所起的導向作用。
表觀因素:
供應面:北方多數尿素企業把原本4月的的檢修計劃推遲到了5月。是的當月國內尿素企業平均開工率降至70%左右。這其中,5月第二周的開工率最低,僅為65%。按全國尿素總產能6800萬噸計算,國內月需求量至少要在企業開工率達到75%-80%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滿足。
需求面:5月的需求主體為工業用戶。復合肥企業為身纏高氮肥,幾乎采購了所有的高價尿素,而且令尿素行情持續火爆,廠方報價更是不斷上調。
直觀看來,5月市場出現的嚴重供求緊張,被不少人歸結為下游工業采購量激增,并無數次強調生產企業開工率低的問題。這兩點的確是不容置疑的影響因素。但仔細回憶一下:哪年不是這樣呢?以往的集中檢修也沒有看到猶如5月這樣的大漲行情。筆者認為其中肯定另有玄機。
深層因素:
經濟形勢及生產成本:CPI增速居高不下,雖然人民幣與美元匯率一直在升值,但對于中國本身而言,感覺卻是貶值趨勢。最明顯的就是農副產品漲價。另外,通貨膨脹也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無論是煤、水、電還是職工薪金,無一不給尿素企業帶來新的壓力。廠家原本就有意找機會炒作價格,最終如愿以償地抓住了5月供求緊張的行情,自然也就開啟了尿素大漲之門。
節能減排及過渡出口:雖然企業抓住了炒作機會,但又是怎樣擁有了絕對定價權呢?一般情況來說,企業與經銷商之間長期存在著價格博弈。哪怕企業的點滴調價,商家都會以減少采購進行對峙。但面對如此大幅的調價,我們并沒有看到經銷商強烈的抵制態度。我想這恐怕是由于商家自身缺少用來談判的籌碼。簡而言之也就是沒有足夠的庫存與企業周旋,長期處于不得不采購的窘境,自然也就失去了議價權。回想往年,無論是哪個區域,即便是春耕過后,也沒有完全空倉的情況,多數經銷商仍會留有三成左右的庫存量。不過,從今年對市場的觀察來看,各地經銷商似乎都存在著存貨量過低的問題。也正因如此,在企業漲價的時候,經銷商也只能以沉默對待。
個人認為,低庫存主要由去年的節能減排及過渡出口所致。2010年8月下旬起,為了完成“十一五”的減排計劃,幾乎是全國范圍內的對“兩高”型企業大搞限電限產的工作。據統計,此舉導致國內尿素企業整體開工率一度降至58%的歷史低點,而四季度恰好是化肥淡儲期,本來應該以農業備肥為主的行情,中途卻又趕上了出口商機。面對國內外之間較大的利潤空間,山東、河北等地尿素上產企業便集中大量向港口發貨。最終我們看到了去年703萬噸的出口量,且多數為四季度合同。那么,一方面是國內尿素減產,一方面是貿易商大量出口,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不僅連續抬高了國內尿素價格,同時也嚴重妨礙了2010年的化肥淡儲工作。以至于在東北、華北等地春耕期間,經銷商過渡消化了往年的“老本”。雖然當時并未看出淡儲不足的問題,但最終還是會反應出來。于是就有了5月的嚴重缺貨。
市場預期漲價:也許會人不解,既然已經看到了5月尿素行情因供求緊張而大幅上漲,為什么經銷商不等到6月再采購呢?我想問題的答案就來自業內對尿素后市的看漲預期,這種預期來自成本面。自年初以來,國內煤炭價格便保持著小漲趨勢,或許是因為高價尿素暫時令大家忽略了成本問題。近兩個月,真的很少有人會提及成本,但原料漲價的確提升了尿素成本線。另外,由于國內多地出現了淡季電荒問題,電價也在預料之內作了相應調整。這將直接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從而也令5月尿素行情再度升溫。
綜上所述,無論是表觀因素還是深層因素,最終都成為了尿素的漲價動力。如何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環境中獲利?這將是留給經銷商的一道思考題。由于參考因素繁多,很難對最高價進行判斷。也許有人覺得經銷商難做,但個人認為,只要抓住尿素降價至成本線附近的時機進行采購,以不追求高利潤的方式出售。這樣做雖然薄利,但如此保持中庸態度的操作方法卻能令商家在近幾年尿素行業整合的時期求得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