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遠離公眾視線的農資行業,隨著一則消息走紅網絡。有香港媒體披露:惠州一農資商28歲的女兒一擲千金,花3.45億港幣購買香港最貴豪宅。雖然相關人士立即辟謠:購樓的資金與農資經營所得完全無關。但仍引得不少人的好奇詢問:究竟農資行業利潤有多高?
南方農村報記者通過采訪業內人士,整理相關資料了解到,農資界其實很難賺錢。
光是經營化肥農藥生意,經銷商一年能賺多少錢?不少地市一級經銷商表示,這要看肥料農藥的價格行情。價高多賺,價跌虧本。而且市場風險較大,一旦把握不準就做了賠本買賣。比如每年的冬儲,若是當時價高的時候進貨太多,第二年價格大跌的話,經銷商們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南方農村報記者透露,就廣東市場現狀而言,農資人一年所賺多少錢,可大致這樣計算,一般零售商銷量在1000噸左右,地級經銷商銷量1萬噸左右,而省級經銷商規模在10萬噸,按照目前100元/噸的毛利潤計算,意味著零售商每年賺錢10萬元,地級經銷商100萬,省級經銷商1000萬元。而報道中的女主角一擲就是3個多億,這即使是省級經銷商也需要30年才能積累到那么多財富,所以她肯定另有財路。
果然,據5月13日《南方都市報》A26版報道,該女主角父親與丈夫生意除了化肥農藥外,還涉足醫藥、建筑等行業。多位與女主角父親熟悉的業內人士也向南方農村報記者透露,女主角家里生意重心早不在農化行業,最新的調查表明,女主角的父親早些時候已退出化肥行業,合理推斷這樣的巨額財富絕不是來自農資行業。
而對社會關于農資行業高利潤的討論,眾多農資界人士表示,那些人都是外行,對行業不了解,實際上從事農資的人都很清楚,目前農資行業利潤已經很微薄,特別是化肥,諸如尿素等大眾化常規產品基本是無利可圖,新型肥料利潤稍高,但產品難賣。經營農資產品一般純利潤約在2%-5%之間。“這只是正常年份的數字,如果是遇到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情況下,發生虧本的概率極高。”
其實農資行業低利潤從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表亦可看出。復合肥上市企業深圳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報表顯示:2010年營業額15.43億,但凈利潤只有1.05億元,利潤率6.8%;國內最大的農藥制劑企業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報顯示: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14.56億元,實現營業利潤1.18億元,利潤率8.1%,大大低于多數行業10%以上的純利潤率。兩家業內業績最好的企業利潤尚且都不到10%,業內其他企業利潤的低就自然可想而知了。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說,農資行業利潤微薄就是當前市場環境造成的。他們介紹,以前農資經營處于無競爭狀態,生產企業非常少,產品也非常缺乏,基本是賣方市場,定價權自然牢牢掌控在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手中,所以產品利潤高,像農藥毛利率低的都在30%以上,高的則達60%以上,部分產品甚至毛利率達100%。而如今的農資市場已發生顛覆性變化,絕大多數產品都處在產能嚴重過剩狀態,產品價格戰四起,企業利潤自然大幅減少。
據南方農村報記者了解,正是由于這幾年來,農資行業生存環境惡化,行業利潤越來越薄弱,已有多位老農資人都退出農資轉行從事其他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