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備種時,盱眙縣日前對全縣農資市場進行拉網式檢查,發現偽劣農資仍時有出現。相關負責人說,究其原因,則是農資市場的“三亂”現象尚未得到根治。
網點亂。一入春農民就忙著買種子、化肥,農資需求量激增,不少人乘機大鋪攤子。生產企業為追求高銷售把自產農資批銷到各地經銷網點;作為“廠家直銷”點的縣市經銷商為追求高回報往往又發展下家,越掛越多、越掛越亂,“直銷”店、“特營”店泛濫,魚龍混雜。
價格亂。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種子,同一條街上,東家10元一斤、西家15元一斤,價格不一樣。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種子,到不同的銷售點,名字也不一樣,一種多名、一藥多名。市場讓人眼花繚亂,農民本來要買甲,可能誤買到乙,產量高、質量好、價格低的農資難以得到大規模推廣和種植。
轉租亂。很多已轉制或效益不好的縣鄉農資站和供銷社,為創收往往把農資經營權轉租給個人經營。一家化肥企業在縣內的“直銷點”達100多個,這樣的“直銷點”雖說掛著集體的招牌,其實都是個人經營,不但農資價格層層加碼,質量也難以保證。
這些亂象擾亂了市場秩序,導致假農藥、假化肥、假種子趁虛而入,亟待規范和整治。
有關人士認為,除了要強化執法檢查,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好源頭,對農資經營主體進行去假存真的鑒定,集中取締那些靠買、靠掛靠而來的偽“直銷”“特營”店。其次,梳理農資流通渠道。對眼下一些難以為繼的供銷社、農資站,要逐步收回其農資經營權;而對于生產企業,應鼓勵其與新興的連鎖“農家店”和大型“農家超市”聯姻直銷,與大農戶直供直銷,減少中間環節,直接降低農民的購買成本和購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