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磷肥工業從基本自給發展到自給有余,繼而成為磷肥出口大國,使全行業的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十二五’期間,磷肥業應重點做好產業結構升級、產品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將我國從磷復肥大國變為世界強國!4月27日在長沙舉辦的第十九屆全國磷復肥行業年會上,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武希彥如是說。
“ 十一五 ” 獲階段性突破
據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秘書長修學峰介紹,我國磷肥產量自2005年首次超過美國以來,始終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十一五”期間,磷復肥行業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技術進步、資源綜合利用取得新成果,品牌建設取得階段性突破,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水平基本達到國內環保要求。
目前,我國磷肥工業總生產能力約2000萬噸P2O5,高濃度磷復肥產能相比“十五”末約增長90%,所占比例已經達到80%;低濃度的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產能比“十五”末約下降20%。如今,磷肥產量已完全能夠滿足國內需求,產品結構大為改善,國內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產業布局更趨合理,產業集中度大為提高。
武希彥表示,我國具有一定的磷資源優勢,儲量居世界第一,查明資源量居世界第二。近幾年,貴州貴陽北部和開陽地區以及湖北遠安地區發現了特大型高品位磷礦,使我國的磷資源優勢得到進一步增強。
產能過剩競爭力仍不足
修學峰同時指出,當下我國磷復肥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磷復肥產能已經過剩,部分地區仍建設熱情不減;硫、鉀資源短缺,對外依存度高;與國外產磷國相比,我國磷復肥產業分布還很分散;創新能力不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少;長期依賴政策扶持,產業競爭力不強;化肥市場環境有待進一步凈化;環保投入有限,磷石膏的綜合利用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磷肥工業協會提出了“十二五”行業發展的方向、思路和目標。在重點品種方面,磷酸二銨、磷酸一銨、重鈣、硝基磷肥、磷酸基NPK 復合肥暫不發展,過磷酸鈣、鈣鎂磷肥保持現有生產能力,重點發展緩釋、控釋肥料,各種專用肥料、功能肥料,以及適用于節水農業的滴灌肥原料、采用肥水一體化技術的液體肥等新型肥料及各種專用肥。
與此同時,應加強對利用中低品位磷礦,將難溶性的磷變為植物易于吸收的養分等新型肥料的研究。此外要建立淘汰機制,3年內使現有硫鐵礦制酸裝置采用水洗凈化流程,以及10萬噸(含)以下的硫鐵礦制酸裝置、20萬噸(含)以下的硫黃制酸裝置逐步退出市場,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不到15%的企業逐步退出市場。
控制總量實現協調發展
修學峰指出,我國磷肥行業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行業前十家企業產量占總產量的60%,配套磷酸產能的企業由約90家減少到50家左右;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要達到銷售收入的3%左右,其他化工品的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10%;濕法磷酸凈化替代熱法磷酸150萬噸,全行業磷石膏的利用率要達到年產生量的40%。
我國已經形成的產能加上今明兩年投產的項目,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國內市場2015年以前的農業需求,因此“十二五”期間不宜再新建或改擴建濕法磷酸及配套磷肥項目,應把工作重點放在發展循環經濟、降低能耗、減少“三廢”排放上,以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同時,要引導基礎性高濃度磷復肥繼續向磷、硫資源產地集中;引導摻混肥、專用肥等二次加工肥料向消費地區轉移。
科技進步方面,要繼續做好引進技術、設備的消化、吸收、創新及國產化工作,充分發揮已建成裝置的生產能力。建立完善從原料、產品、能耗到排放的完整標準體系,嚴格產品中雜質及有害元素的標準,提高產品競爭力。有資源優勢的磷肥企業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按產業鏈整合生產要素,對其他現有企業實行兼并、重組、聯合,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爭取再形成幾個大的企業集團,提高行業集中度和整體競爭力。李宏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