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14日,全國農技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2011年夏季蝗蟲發生趨勢會商會,期間,來自蝗區各省的測報技術人員及有關專家對西藏飛蝗、亞洲飛蝗和北方農區土蝗發生趨勢進行了會商。根據各地去秋殘蝗和今春挖卵調查結果,結合蝗區生態環境、氣象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2011年西藏飛蝗中等發生,亞洲飛蝗偏輕發生,局部有可能出現高密度蝗蝻點片;北方農區土蝗偏重發生。
一、發生趨勢
西藏飛蝗在四川川西高原、西藏東南部和青海玉樹州等農牧交錯區的農田及其周邊中等發生,發生程度接近去年,發生面積140萬畝,需要防治面積100萬畝;其中西藏昌都、林芝和四川甘孜等金沙江、雅礱江、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有可能出現高密度蝗蝻點片。蝗蝻出土盛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三齡發生盛期為6月中、下旬。
亞洲飛蝗在新疆農田和農牧交錯區偏輕發生,發生程度與去年基本持平,發生面積115萬畝,需要防治面積65萬畝;在阿勒泰和塔城地區近邊境區域局部有可能出現高密度蝗蝻點片,且不排除境外飛蝗遷飛入境暴發危害的可能性。蝗蝻出土盛期在5月下旬,三齡發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黑龍江和吉林局部濕地仍有高密度蝗蝻點片發生的潛在威脅。
北方農區土蝗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7500萬畝次,需要防治面積4000萬畝次。其中,黑龍江中西部、內蒙古中東部、山西北部大發生,內蒙古中西部、吉林西部、遼寧中西部、河北北部、新疆天山北部和東部等地偏重發生。以亞洲小車蝗、黃脛小車蝗、短星翅蝗、意大利蝗、白邊痂蝗、毛足棒角蝗和寬翅曲背蝗等為優勢種。大部地區為害時期在6-8月。
二、預報依據
(一)西藏飛蝗和土蝗秋殘蝗面積低于上年,亞洲飛蝗接近上年
據各地去年秋季調查,西藏飛蝗在四川省殘蝗面積75.1萬畝,比2009年減少13.6%,其中殘蝗密度每畝6-10頭的面積47.1萬畝,每畝11-30頭的面積21.2萬畝,每畝31-100頭的面積5.6萬畝,每畝100頭以上的面積1.2萬畝。在四川甘孜等地出現了每畝超過155頭高密度殘蝗點片。亞洲飛蝗在新疆農區殘蝗面積40萬畝,與2009年持平,其中殘蝗密度每畝6-10頭的面積37萬畝,每畝11-30頭的面積3萬畝,未見每畝31頭以上殘蝗點。平均殘蝗密度為每畝8.7頭,與去年持平,低于常年均值。土蝗在北方農牧交錯區的殘蝗面積為3961萬畝,低于2009年,其中殘蝗密度每畝小于330頭的面積1175萬畝,每畝331-2000頭的面積927萬畝,每畝2001-6000頭的面積1484萬畝,每畝6001-33000頭的面積295萬畝,每畝33000頭以上的面積80萬畝。
(二)蝗卵密度土蝗偏高、西藏飛蝗和亞洲飛蝗接近常年
據各地春季挖卵調查蝗卵密度和死亡率,四川西藏飛蝗平均每平方米7-15粒,比去年低1-4粒;蝗卵死亡率18.3%,略高于去年。新疆亞洲飛蝗平均每平方米低于1粒,與去年持平;蝗卵死亡率一般在5%以下,與常年基本持平。北方農牧交錯區土蝗在黑龍江平均每平方米50粒;內蒙古16.5粒,接近常年;山西28.3粒,比常年偏高82.6%;河北、新疆等省(區)平均每平方米12.8粒和2.3粒,高于常年值。
(三)蝗區生態條件對蝗蟲發生有利
西藏飛蝗、亞洲飛蝗和土蝗主要發生在農牧交錯區,在農田和草場交錯,區內洼地、河流、湖泊零星分布,適于蝗蟲發生為害的地域范圍廣、面積大,土壤和食料條件均適宜蝗蟲產卵孵化和蝗蝻取食,有利于種群積累及轉移危害。
(四)氣象條件有利于土蝗和亞洲飛蝗發生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夏季華北、東北、西北地區氣溫較常年偏高,降水較常年偏少,對北方土蝗和亞洲飛蝗出土、發育有利;川西高原北部降水較常年偏多,對西藏飛蝗有一定抑制作用。
(病蟲害測報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