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醞釀7個多月之后,工業和信息化部終于公布了《磷銨生產準入條件(征求意見稿)》,預計5月份正式出臺。記者4月6日從中國磷肥工業協會了解到,磷肥行業對這一關乎今后發展的準則空前關注,期望藉此解決產能過剩、硫資源依賴度高、大部分企業規模偏小、部分企業能耗高污染重等行業多年來積存的問題,引導行業走上健康發展軌道。
征求意見稿指出,為有效遏制磷復肥行業盲目投資,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規范磷復肥行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生產企業布局、規模與工藝、能源消耗和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明確了磷復肥行業準入條件。要求今后3年內,原則上不再新建或改擴建濕法磷酸及配套的磷酸一銨、磷酸二銨裝置;按照區域規劃需搬遷的企業再新建濕法磷酸及配套的磷酸一銨、磷酸二銨裝置時,必須有磷、硫資源保障,鼓勵利用冶煉副產硫酸資源,鼓勵磷酸梯級利用,項目建設同時必須配套建設氟回收裝置和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磷石膏要做到全部利用;現有硫鐵礦制酸企業副產的礦渣必須全部回收利用,磷石膏利用率在3年內必須達到年產生量的15%。達不到以上要求的企業必須關停。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秘書長修學峰表示,早在2005年,我國磷肥產量就已經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以后我國的磷酸一銨和磷酸二銨就出現了比較明顯的過剩現象,截至2010年底,我國有磷酸一銨和磷酸二銨生產企業共計96家,兩種磷復肥的年產能近3000萬噸,總產量超過2000萬噸,而國內需求量約為1300萬噸。業內逐漸形成了共識:迫切需要通過制定行業準入條件,對磷銨行業迅猛發展態勢加以抑制和規范。
除了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深層次矛盾問題也日益凸顯。去年,我國進口的硫黃已占世界貿易量的1/3,再加上進口硫酸和有色金屬冶煉行業進口原料帶來的硫,硫資源的進口依存度約為60%;現有企業的磷酸平均規模為11萬噸/年,產業集中度低,難以形成競爭力;部分企業能耗高、污染重,磷石膏綜合利用成為行業發展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