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承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新型高效肥料創制,近日在北京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項目驗收。項目歷經5年,實現了高效新型肥料創制關鍵技術、重大新產品創制及平臺建設與發展戰略三大突破。
該所在國內率先開發出無溶劑原位表面反應包衣控釋技術工藝、水基樹脂控釋技術和工藝,使控釋肥料實現無溶劑和零排放。項目組自行研制了自動化控制側噴旋流流化床,首創了轉鼓流化床樹脂包膜工藝技術,創建了熱固性樹脂、熱塑性樹脂、硫和硫加樹脂、復合材料多層包膜工藝的控釋肥料大規模生產線,年產能達 60萬噸,使我國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緩控釋肥料生產基地。
項目組還開發出協同增效作用技術并將其用于肥料改性,解決了單一抑制劑作用時間短、氮肥轉化釋放過快的問題,使氮的有效期達到120天,是普通肥料有效期的2~2.5倍,實現了長效復混肥和緩釋尿素一次性基施免追肥。目前該技術已在國內48家肥料企業推廣應用,累計生產長效緩釋肥料317萬噸,農業推廣面積累計9153萬畝。
此外,科研人員組還構建了復合肥料氮肥總量控制分期調控、磷鉀肥恒量監控和微量元素因缺補缺的區域配肥理論與技術,研制出保水型、防病型和緩釋型等系列功能性復合(混)肥料新產品,推動了復合(混)肥料功能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