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化肥工業生產情況
2010年共生產合成氨284.6萬噸,尿素254.5萬噸,同比分別上升4.7%、持平;碳銨168.8萬噸,磷銨131.6萬噸、復混肥315.5萬噸,普鈣53萬噸,同比分別下降15.1%,增長4.1%、下降5.4%,下降10.2%;硫酸140.7萬噸、磷硫礦石330.1萬噸,分別增長16.1%、18.7%,還有部分氯化銨、硫銨、甲醇和相關精細化工產品等。
2008—2010年是我省化肥工業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三年,如同坐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截止到今僅三年時間,先后有建來、濉溪、六安、宣城、壽縣、霍邱、鳳臺、蒙城、泗縣、順安10個廠停產;碭山、靈璧2個廠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停產、減產企業占企業總數28.5%;磷復肥企業減產停產10戶,加上去年因節能限產,自8月15日之后,三度停產、限產,共造成行業損失4.38億元,可以說去年整個行業是十分艱辛的!
盡管如此,安徽化肥行業卻表現出了空前的冷靜和團結,無論是限產或停產,企業思想不亂,隊伍不散,所有工作按部就班照常開展。在行業開車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去年我省化肥產量再次突破千萬噸。糧食產量為616億斤,均創歷史新高,這說明我省化肥行業為農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全省化肥行業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的嚴重考驗。
當前化肥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是產能過剩,全國尿素產能與實際產量相比有上千萬噸產能未發揮作用;磷肥產能超過2000萬噸,而實際消費量僅1200萬噸。盡管如此,化肥行業包括磷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仍保持較高增幅(我省情況與全國情況類似)。我省氮肥、磷肥、復混肥增幅都很大,但是磷肥、復混肥產能發揮僅為60%左右。
其次是產品結構不夠合理,這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歷史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
第三是產品銷售不暢、價格成本倒掛、產品積壓、虧損嚴重。磷復肥企業停產限產較多,整個行業進入深秋和嚴冬。
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
1、資金缺乏、技術革新力度不夠,產品營銷困難;2、原料質次、價高,電價上調;3、市場價位低迷(包括流通領域觀望,遲遲不愿進貨;農民種糧積極性尚有差距等),加之農資市場也十分混亂,散、小、亂、多、差的問題突出。實際上也存在化肥經銷能力過剩的問題。全國在冊復混肥企業有4400多家,實際產能約2億噸,但真正產量只有5000多萬噸,70%的產能處于閉置狀態;4、國家和地方政府安全、環保、節能力度不夠;5、投資過熱,準入門檻不嚴(技改、技措、環保、安全等);6、農化服務工作不到位,測土配方施肥資金僅僅由農業部門管理和使用(生產企業未能得到),嚴格講這是不對的;7、地方保護主義和化肥產品市場執法的偏見性,嚴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部分地方存在“打真不打假”、“打大不打小”、“打外不打內”的現象),同時市場管理混亂(多頭管理);8、國際石油價格(起著“風向標”的作用)直接影響我國煤化工和化肥產品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力等。同時國際上一些大型化肥企業瞄準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不少大型合成氨、尿素、磷銨和甲醇企業(用天然氣為原料)正在迅猛發展,目前其產品已相繼進入中國市場,甚至連文萊、馬來西亞、印尼和新西蘭的甲醇也進入我國了。
如何擺脫當前的百困糾結?
“十二五”化肥行業規劃的重點在于轉型,發展緩控釋肥及各種專用型、功能性肥料,這就從政策層面上為化肥行業指出了方向,未來的化肥行業,將由“硬投入”向“軟擴張”轉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為此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通過實施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示范工程”,著力提升價值鏈,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產業逐步向產業鏈的高端邁進。為此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第一、企業要作好自身定位。下一階段化肥企業應進一步進行整合,其方式有三種:一是內部擴張,自主投資,擴大產能,強力推進節能減排;二是進行深層次資產重組,并購優質資產,以較小的投資實現資產擴張;三是加大產業集群建設(包括“煤化聯姻”、“鹽化結合”、“氮磷相溶”、“礦酸肥結合”、“產學研互動”以及跨行業資產重組等),并努力爭取上市(我省化肥目前有六國、司爾特兩家上市公司)。按照省政府規劃“減少廠點、擴大規模、提高檔次、保障供給”來進行規劃。
“十一五”期間我省化肥企業大力開展戰略合作,繼淮化、昊源、臨泉、三星等企業之后,又有界首、定遠、阜南、肥西等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與煤炭企業合作,穩定原料供應。四方與中鹽組成中鹽紅四方,同時兼并四方磷復肥公司(江淮磷礦);廬江中遠公司與黑龍江倍豐公司、輝隆公司合作組成新中遠英特爾公司,華泰公司與新加坡某公司合作組成華爾泰公司等。這些企業實現合資合作進行戰略重組。蒙城、鳳臺、宣城、淠河、濉溪、銅陵順安、肥西化工總廠等企業的磷銨、尿素及復混肥退出化肥行業。
第二、冷靜應對市場。從農業生產角度來看,當前糧、油、菜各種農產品價格都在上漲,國家對糧食的最低收購價也一再上調,特別是農資補貼實現了動態調整機制,這些將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施肥的積極性。
從國際市場看,近期內化肥價格大幅上行是不可能的。但是隨著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持續走高,肥價總的趨勢是緩慢上行的。中東地區近幾年實施一系列石化投資項目,目前已陸續投產,這些石化產品及化肥、甲醇等其自身用量并不大,主要是出口、重點是瞄準中國市場,他們生產一噸甲醇大約用1000m3天然氣,其完全成本僅1100元/噸,如果采用油田伴生氣為原料,實際生產成本低于100元/噸。這對我國化肥、甲醇進出口將有很大影響。中國化肥等農資產品已經在東盟國家形成了相對良好的市場口碑,當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并步入零關稅時代,為我們創造了難得的市場機會。
從原料供應看,山西煤炭整合已近尾聲,整個原料煤供應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行業的壟斷性明顯增強,使煤炭價格難以回落。由于煤價倒掛,近兩年我國煤炭進口達億噸以上,創歷史新高。在國家嚴格抑制過剩產能的政策環境下,煤炭的供應不應該緊張,但煤價的上升則是必然的。
目前我國煤頭生產企業70%的原料均來自山西無煙煤。據悉由于煤力外運,目前山西有些煤化工企業自己用煤還要靠從寧夏外調,陜西要從甘肅外調,這種原料的高度依賴性從生產的第一步就決定了我國化肥企業自身的前行能力很差。
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提出了“進一步深化且加速”的要求,并指出“理順價格體系,逐步市場化”是改革的大方向。前年11月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8分,鐵道部兩次調整鐵路貨物運價,目前天然氣價格業已改革,與化肥生產緊密相關的水、氣、電、運等價格改革均開始或即將開始,化肥行業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第三、強化管理,堅持兩眼向內,搞好企業內部整合,向節能降耗、嚴格管理要效益。切實加強生產經營的指揮和調度。抓好企業的基礎工作,如計量和測定工作,這樣結算、考核才會有依據。同時要抓好安全、環保、質量和節能工作,今年要繼續加大清潔生產審核與驗收工作。通過此項工作的開展,逐步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作為碳銨廠潁上鑫泰和金龍源的消耗是值得稱謂的!)。根據目前情況應按國家專業協會統一安排,結合安徽的實際情況,努力做好適度減產穩價工作,這項工作需要統一指揮調度。
第四、加大技改和新產品開發力度,實現產品多元化,加大“退城進園”工作。國家專業協會規定行業有效的節能技改支撐技術,要加大力量并有針對性地去落實。重點圍繞實施循環經濟、節能降耗、污染防治,總結推廣成熟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等爭取行業的共性項目能夠得到國家和省相關部門的支持。對研制開發的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產品,做好協調服務。
產品多元化是分流產能過剩、規避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產品多元化應當有兩個目標,一是向精細化方向發展;二是向高端化方向發展,加強自主創新研發和產學研相結合,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技術聯盟。
在此,要強調三項工作:一是人員的培訓和引進;二是技術創新和儲備;三是加強項目建設的監管,加大項目的篩選和招投標力度等。
加大“退城進園”工作。為了安全、環保、節能和規劃,積極配合政府實行“退城進園”,如中鹽紅四方、安慶氮肥廠、渦陽三星、霍邱金蓼、霍邱奔盛、文勝肥業、久富田、廬江新中遠、六安金田、蒙城、宿州中元、明光嘉禾、定興肥業、寶豐、禾源磷化、宿州云升、歐杰利、道爾肥業等企業,已經和正在實施“退城進園”,但這絕不是企業的產品簡單的易地建設、企業搬家,而應在搬遷中加速調整結構、加快升級步伐的重要契機。
第五、加強合作與聯合、統一營銷理念。企業應積極轉變觀念,努力探索和建立營銷網絡,提高營銷服務能力和水平。尤其是面對當前供大于求的形勢,必須加大品牌建設,加快推進營銷改革,不斷提高營銷服務的現代化和規模化水平。化肥企業和農資企業要適應形勢、加速融合、建立新的營銷策略。適應農民需求是做好基礎市場的根本。在國家專業協會指導下,全國行業應加強合作與聯合,共度時艱。一是自覺遵守“關于規范氮肥市場競爭自律公約”確保淡旺季平穩過度,防止價格大起大落;二要努力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堅決杜絕低于制造成本而銷售(即“傾銷”);三要積極開拓國際和國內兩大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可以部分緩解國內供求矛盾;四是逐步加強銷售網絡和渠道建設,提高市場的掌控力度;五是減緩尿素、磷銨、甲醇和復混肥的擴能步伐。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品結構。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應是統一思想、統一行動、適當穩定原料和產品價格。
第六、建議國家及相關部門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國家在經濟工作指揮調度和規劃方面應進一步加大計劃和監管力度。一方面,限制產能,治理過剩,這應當是“十二五”期間不折不扣的一條主線;另一方面,調控如治水,堵疏兼濟,方可取得更好效果。在治理產能過剩中,在“疏”的方面,如為企業轉產服務、工人培訓再就業、園區新產品開發等相關政策應當跟上。其實按下“暫停鍵”,并不是“一刀切”。今后國家將穩步開展煤化工(包括甲醇在內)、硫化工、磷化工和復混肥等示范工程建設和投產驗收評價工作。有機肥的生產,國家及省應當給以具體政策支持、如每噸有機肥補貼200元給生產企業;節能、減排、限電、限產應當按政策、按規范來進行,不能搞“一刀切”。
國家要實行統籌規劃,加大制約力度,嚴格控制產能,重點是政府與企業要統一認識,協同一致,以大局為重,為此要盡快制訂行業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嚴格審批制度,并建立責任追究考核制度。同時要集中精力加大大型裝置(技術、設備、催化劑、材料、原料改造等)的研發、總結、考核、推廣工作,應抓點帶面。推動大型國產化裝置穩妥健康地投產。誠然需要相應的扶植政策和強有力的指揮調度,同時化肥企業、尤其是化學礦山企業,需要一個和諧寬松的外部環境,政府應當有所作為,為企業保駕護航,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利企業健康發展。
我省化肥工業,按照省政府《規劃》意見,要加快從發展基礎化工原料向發展高新化工產品轉變,從規模化發展初級化工產品向發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產品轉變,從粗放型生產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調整優化產業布局、企業組織、產業和產品、原料結構,打造現代化的化肥化工產業體系。作者:夏英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