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6日,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江西省農業廳等聯合主辦的“2011中國農藥(肥料)新產品及應用新技術展覽會”在南昌召開。從展會及展會期間舉辦的專題報告上記者獲悉,農業生產形式和植保方式變化、氣候變化以及病蟲草害發生多變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國內外農藥行業的競爭加劇,并迫使企業創新。農藥檢定所副所長顧寶根建議,國內企業應重點加強制劑創新研究。
顧寶根認為,當前農藥品種的發展表現出了新的特點和趨勢,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中國農藥的創制能力正在增強,其速度也在加快。在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項目支持下,南北創制中心以及部分大企業積極參與,農藥新品種發展加快,從2006~2010年,國內登記創制產品達33個,其中市場占有率相對較好的有阿維菌素、丁烯氟蟲腈、氯酰草膦和球孢白僵菌等。更值得欣慰的是,新的劑型發展加快。眾所周知,中國農藥產量已經躍居世界前列,很多大宗品種的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這些品種以仿制為主,創制品種數量較少,且創制品種的市場占有率較低。近幾年中國農藥的新發展值得期待。
二是中國農藥的全球聯合評審和國際同步登記有較大進展,這使得國內新品種的上市與國際保持同步。從2006~2010年,氯蟲苯甲酰胺、噻蟲胺、螺蟲乙酯和乙基多殺菌素等30個國外品種在中國獲得登記。
三是農業生產形式和植保方式變化,農藥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專業化統防統治以及IPM等,使得農民對用藥出現了新的需求。氣候變化、病蟲草害發生多變等因素也需要更多的新產品和新應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在登記試驗方面,從2009~2010年,國外大公司加緊農藥新產品的試驗,國內企業多以新混配制劑的試驗為主,殺蟲劑在這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首先是鄰氨基苯甲酰胺類農藥,獨特的作用機理日益成為研發熱點。溴氰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作為代表性藥劑,對鱗翅目和刺吸類多種害蟲均表現出了較好的防治效果,近年開始在蔬菜、水稻等多種作物上進行登記藥效試驗;其次是不同作用機理的殺蟲劑混配日益受到研發企業重視。如氯蟲苯甲酰胺和氟蟲雙酰胺分別開發了與阿維菌素混配的制劑,對水稻螟蟲表現了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期,也有助于抗性治理,延長了新藥劑品種的使用壽命。最后是開展小作物上使用的農藥登記已日益受到企業關注。部分有遠見的企業已經開始在小白菜、豇豆、向日葵、苦瓜等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小作物上開展農藥登記試驗,以滿足小作物規范化安全生產的需要。
殺菌劑登記試驗也表現出了新的特點:重視開發新的殺菌劑產品(包括新殺菌劑單制劑和新混配制劑)和廣譜性的殺菌劑;注重挖掘老產品的新用途,一些新劑型產品的推出更加體現了環境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重點開發生產重大病蟲害的藥劑,如小麥銹病、水稻稻曲病篩選出了具有良好防效的藥劑,如氟環唑 70%水分散粒劑和戊唑醇80%水分散粒劑,防效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