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安徽省宿州市光彩城紅四方農資銷售中心 吳剛
關鍵詞:破解打假困局
我搞化肥營銷很多年,我們這個銷售點還是農業部肥料信息采集網點(國家級),所以對市場信息很關注,也挺用心琢磨的。我對復合肥經營過程中的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等現象了解得比較多。據我觀察,如果能統計出假劣農資給農業生產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數字肯定是驚人的。
就我了解,當前假劣肥料在市場上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偷含量。有些經銷商伙同肥料廠家更換包裝,將低含量肥料當做高含量肥料賣,賺取差價。二是將單元素、二元素肥料冒充三元素肥料銷售。比如,有些人在包裝上將本應標注的N、P2O5、K2O標成N、Ca、Mg來迷惑欺騙不知情的農戶,牟取非法利潤。三是新型肥料營銷領域造假現象突出。比如有機肥本來是一種非常好的肥料,對環境保護、作物品質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部分不良廠商蓄意作假,嚴重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規范。舉例講,有機肥包裝標識就比較混亂,一些人故意混淆大量元素和有機質含量,以此抬高售價,侵犯農戶利益。
作為一名合法、誠信經營的農資經銷商,我呼吁,相關各方應當采取切實措施,遏制農資領域的制假售假現象。我的建議是:
一、應當提高肥料企業生產準入門檻。現在很多規模小的經營者很容易獲得生產許可,但在原料、生產技術、生產成本以及品牌效益等等各方面都沒有優勢,為了生存,只能造假。
二、監管部門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個別地區,假劣肥料交了“保護費”就暢通無阻、優質肥料不交錢難保平安的現象還時有發生。有些肥料質量監督檢驗部門甚至以咨詢費、技術服務費的名義向廠家收取相當金額的費用,省外某個地區級質量技術監督局產品質量檢驗所,向廠家收取所謂質量技術咨詢費用的標準是每廠家一年幾萬甚至十幾萬!廠家支付了這筆費用以后,這樣的部門又怎么能做到公平公正呢?
三、農資市場質量監督檢查,應做到日常化。不要國家強調了,就搞運動式的突擊檢查。
四、肥料生產流通企業應加強自律。企業應樹立品牌意識,提升生產管理和營銷水平,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造假無異于飲鴆止渴。
五、提高農戶辨假識假的能力。基層政府相關部門,包括有實力的企業、經銷商應該通過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對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鑒別能力。農民購買的少了,問題也就解決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農民相關的知識欠缺,缺乏鑒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