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由于大規模采用現代科技手段,世界農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為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耗竭;生態環境質量惡化;國家、地區間資源不公平分配;世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巨額農產品補貼以及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中的非關稅壁壘等。為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廣泛探索,環保生態農業成為其中的主流,環保生態農產品的生產和發展成為可持續農業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開展農化服務,促進環保生態經濟
路透社2010 年1 月14 日一篇文章報道稱由于過度使用化肥已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中國應將化肥使用量減半。報道指出,中國農民(尤其是北方地區的農民)使用的化肥量比作物需要量超出40%,這導致每年1000 萬噸化肥白白流失,而且污染了江河與湖泊。中國每年的糧食產量占全世界的24%,但化肥使用量卻占35%。自上世紀60 年代以來,中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8 倍多,但氮肥用量則暴漲了55倍。報道引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說:“很多人都不知道農業是中國最大的污染源,這應當引起你們的高度關注。”
資料顯示,化肥在我國糧食增產中發揮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同時化肥消費占我國農業生產成本的42.6%,也是最大的一部分。然而,化肥利用率卻不高,氮肥利用率為27.5%,磷肥為11.6%,鉀肥為31.3%。國家統計局數據也表明自上世紀90 年代以來,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作物產量卻沒有相應地增加。其中典型的例子是1998 年全國糧食作物產量51229.5萬噸,當年畝均施肥量是23.9 公斤,而2007 年全國糧食產量50150 萬噸,當年畝均施用量38.7 公斤,9 年間化肥用量增長了62%,而糧食產量未見提高。養分利用率持續下降,農業地區面臨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不合理施肥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出現。
改革開放30 多年來,化工行業的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專家以及廣大技術人員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大量農化服務。進入上世紀90 年代,原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時任化工部部長的顧秀蓮同志,提出要在全國化肥生產企業建立100 家農化服務中心的設想與方案,得到了國務院,以及原國家計委、原國家經貿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以此為契機先后建立了100 多家國家級“農化服務中心”。這些“中心”單位大多是國內著名化肥生產企業,技術水平先進、服務質量高,做了大量的農化服務工作,對推廣農化服務概念、全國從施用單一元素肥料到大面積施用多元復合(混)肥料、化肥從中低濃度向中高濃度方向發展以及以國產替代進口化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環保生態經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約束機制,農化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對發展環保生態經濟意義重大。進入21 世紀,現在許多化肥生產企業還是僅僅停留在農化服務概念的宣傳和企業品牌的建設上,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農化服務工作還很不夠。面對新形勢,為滿足“三農”對科學技術的迫切需求,化工行業開展農化服務工作,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有效推進化學工業與農業技術的結合,作為指導科學種田的一項基本措施,成為當務之急。目前全國化肥生產企業急需大規模開展農化服務工作,根據作物生產規律和土壤情況,研發和生產大量具有真正意義的環保生態肥、專用肥、緩釋肥、有機無機肥和生物肥等產品,不僅有利于提高作物養分吸收率,而且對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減少生態環境的污染都有重大的意義。
2009 年6月16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農化服務辦公室成立,接收原化工部農化服務辦公室工作,掛靠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會,繼續開展日常工作。
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一、通過石化協會,建立農資生產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梁,為國家三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建設性意見。二、對農資生產與流通企業實行行業指導與技術服務。三、建立以農資生產企業為主的“全國農化服務中心”,形成全國范圍的“農化服務中心”網絡。四、通過“農化服務中心”指導生產企業開展平衡施肥。五、指導生產企業研制新型肥料及新型農藥,推動生物有機肥產業的發展。六、聯合科技部、農業部相關組織,形成完整的農化服務支撐體系,推動行業內外的交流與國際合作。
農化服務辦公室在全國范圍內對農化服務開展比較好的單位進行考核,得到了全國農資生產和流通企業的積極回應。經過各單位申請,專家評定,農化辦審核通過,到目為止共授予45家“全國農化服務中心”掛牌單位,全國農化服務體系已經初具規模;成功舉辦了二屆全國農化服務工作年會暨農化服務高層論壇 ;配合國家相關部委推動生物有機肥產業等新型肥料的科研與應用;加強與媒體單位的合作,與咨詢公司開展交流,加強國際交流。在較短時間內開展了大量農化服務工作,促進了環保生態經濟的發展。
二、開展環保生態農業經濟,進行環保生態肥料認證意義重大
現在由于大量使用肥料、農藥和激素等污染了土壤,造成土壤病原菌積累,有益菌減少,有害重金屬積累,土壤結構不合理,土壤板結,影響了作物根系的發育。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土壤的凈化問題,治表不治本,反而惡性循環,更影響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大量的科學研究和調查表明:由于長時間、過量施肥、不合理施肥,土壤高度板結、次生鹽漬嚴重、重金屬元素富集、團粒結構遭到破壞,未被利用的肥料日積月累形成肥毒,同時抑制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分解,造成農產品產量下降、品質低劣,土壤自身存在的環境被人為的破壞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是:一是生態化。農業不能以犧牲環境為前提,而應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向前走,這是關系人類命運的大問題,落后一步,將要付出慘重的環境代價。二是市場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米袋子”,“菜籃子”農業將逐步被商品化農業所取代,并日益深入地融入到世界大市場中。因此,在投入較低的前提下,大力推廣環保生態肥料,對發展中國家生產出高產量、高質量的農產品,實現農業產品的商品化,增強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1/6的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污染土壤面積至少2000萬公頃。國土資源部稱,中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2009年以來,我國已經發生數十起重金屬污染事件,特別是多起鉛污染事件極大地危害了事發地兒童的健康,污染事件的頻發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農業化學品的質量安全嚴重制約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直接或間接地威脅著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如何從農業化學品的質量安全入手,嚴格控制產品中的有害物質,有效地防治環境污染迫在眉睫。因此,有必要建立農業化學品環保認證制度,通過第三方評價機制,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對農業化學品從原料到生產全過程對有毒有害物質限量的監控能力,從源頭上控制農業化學品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有害物質殘留,最終實現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的雙重目的。
環保生態肥料產品認證的技術方案是通過國家認證認可制度,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對肥料產品生產的原料、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環保特性進行控制和監督,通過加強對肥料產品有害物質的控制,完善企業的管理體制,提高企業的產品安全責任意識,從而有效控制肥料的環境污染。
肥料環保產品認證的實施和推廣,有利于提高認證企業內部的環保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環保質量水平,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與關懷意識;有利于擴大產品和企業知名度,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品牌形象,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有利于增強產品用戶、政府部門等相關利益方對產品的信心,在化肥淡季儲存企業招標、產品評優等活動中樹立競爭優勢。
三、深入開展農化服務工作,全面推進環保生態肥料認證
環保生態肥料生產企業應規定質量和環保生態要求有關的各類人員職責及相互關系,應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權限:一、確保產品環保生態要求,從原料采購、生產、產品檢驗和使用等過程得以實施和保持;二、確保執行與產品有關的有害物質限量的相關標準和要求;確保不以工業廢棄物作為產品生產原料,除非能提供該工業廢棄物不會對最終產品產生有害物質的證明;確保不在肥料中人為添加對環境、農作物生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危害的染色劑、著色劑等非法添加物。三、確保健康安全環境責任的建立與實施;四、確保加施認證標志的產品符合認證標準的要求;五、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確保認證標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六、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確保不合格品和未經認證的產品,不加施認證標志。
環保生態肥料生產企業應配備必要的生產和檢驗設施設備、生產和辦公場所,以滿足穩定生產符合質量和有害物質限量要求的產品;應配備相應的人力資源,確保從事對產品質量和有害物質限量產生影響的工作人員具備必要的能力;必要時,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滿足其能力要求;并對培訓的有效性予以評價;企業應提供適宜的生產、檢驗、儲存等工作環境。
環保生態肥料認證主要開展四個方面工作:1、對肥料產品生產的原料進行控制和監督;2、對肥料產品生產過程中進行控制和監督;3、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排放進行控制和監督;4、企業應積極開展農化服務工作,研發符合平衡施肥的配方肥,指導農民科學施肥。
上述四個方面只有第四方面是不好控制和監督的,是靠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來實現的,因此要深入開展農化服務工作全面推進環保生態肥料認證。
今后農化服務工作重點:首先,繼續做好“全國農化服務中心”的掛牌工作,對中心的布局與審批嚴格執行全國均勻布局與成熟一個審批一個的工作原則,不搞形式主義,不以數量取勝。
其次,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領導下,支持北京中化聯合認證有限公司全面開展好“環保生態肥料產品認證”工作。倡議“全國農化服務中心”掛牌單位都來參與這項工作,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第三,以“全國農化服務中心”的網絡為依托,對行業,通過以推廣生物有機肥理念與產品為切入點,引導復混肥行業產品的更新換代,切實為我國低碳經濟的開展與節能減排提供出路;對政府,建立建設性通道,能夠及時反映行業的訴求。
第四,進一步融合科技、農業、工業、傳媒四位一體,實現研發——生產——使用——培訓全鏈條協作互動,建立多領域、多元化、立體的服務平臺,并將之經常化、制度化,打造一個貫穿農化服務全過程的非政府國家隊,推動我國復混肥行業的結構轉型與產品優化升級。
第五,復合(混)肥行業產品的結構轉型與優化升級在現階段提倡從以下方面著手:1、提倡平衡施肥,平衡作物營養,重在提高農產品的品質。2、提倡合理控制施肥量,減少土地富營養化。3、提倡配方數量的減少,提倡肥料的功能組合。4、提倡BB肥,提倡BB肥功能化,減少生產中無效能源消耗。5、提倡有機質還田,提倡有益生物制劑的應用。
第六,與“全國農化服務中心”企業共同探討理念更新,使企業從當前的農化服務實為售后服務與產品推介的初級概念中走出來,進入建立農化服務的商業運作模式階段,成為引領消費與創造利潤的農化服務,成為企業對農民雙贏的農化服務。
第七,研發中心研發兩個批次六個品種的生物有機功能性肥料配方,推薦結合中心企業選擇產品更新換代。
第八,在中國農大開展肥料配方師和農化服務經理人的培訓與認證。
第九,加強并擴大與主流媒體的合作,將農化服務的技術與論文交流年度化,將全國農化服務先進個人的表彰制度化,讓為國家和企業做出貢獻的農化服務工作者的經驗得到分享,讓他們的精神得到贊揚。
最后,建議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注冊一個商標,作為環保生態肥料認證一個保障性標識(LOGO)。
作者供職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農化服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