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煤炭產量約32.5億噸,比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十一五”煤炭產量目標高出近6億噸,加上凈進口的1.3億噸,煤炭供應量實際達到 33.8億噸,比2009年增長12%。按理,煤炭供應該十分充足且有保證。然而,像前幾年一樣,一到年底,全國煤炭供應就會陡然緊張,用煤企業均感“吃不飽”。尤其是今年元月以來,一些地區甚至出現無煤可買、無煤可賣的現象.不少化工企業因煤炭供應緊張而被迫減產或停產。人們早就有疑問,日常運行平穩的煤炭市場,近日,CCIN記者通過采訪許多化工企業,方才知道了其中的奧秘。
一到歲末年初,企業就“沒得吃”
“元月以來,煤炭供應特別緊張,價格大幅攀升。目前,寧夏無煙煤到廠價已經高達1470元/噸,且供不應求,有時甚至手持現金也無煤可買。以公司目前僅3 天的煤炭庫存,真不知這個春節應該怎么過。”1月19日,陜西寶氮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明急切地告訴CCIN記者。
據張曉明介紹,去年12月以來,先是因電煤供應緊張,地方電力部門通知當地工業企業的生產裝置負荷不得超過70%,否則就立馬拉閘限電。爾后,原料無煙煤供應不斷減少,運抵周期不斷延長,以致企業庫存煤炭由正常時的5000多噸降至目前的1000噸左右。如果近期再無煤源補充,企業就有斷炊的危險。
據了解,自去年12月以來,因煤炭供應不足而鬧心的化工企業絕非寶氮公司一家。從CCIN記者一周多的調查看,目前,除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少數省區化工企業尚能“溫飽”外,包括山西、陜西等產煤大省在內的其余省區,均不同程度鬧起了煤荒,以煤為原料的化工企業正飽受“吃不飽”甚至“沒得吃”的煎熬。
“雖然自2006年以來,每到歲末年初,全國煤炭供應都會較平時略顯緊張,但情況遠沒有2009年以來這么糟糕。這不,我們的裝置負荷率已經降至40%。如果不是擔心設備凍壞而勉強維持,公司早就全面停車了。”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習志一臉無奈地對CCIN記者說。
王習志告訴CCIN記者,自去年11月以來,無煙煤價格大幅飆升。目前山西優質無煙煤到廠價已經高達1700元/噸。依目前的化肥和甲醇價格計算,采用無煙煤為原料的企業大部分都得虧損。但為了確保低溫下設備的保暖安全,眾多化工企業只得苦苦支撐。更為糟糕的是,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區大多數化工企業,原料煤供應嚴重不足,部分企業甚至已經無煤可用了。
北方化工企業遭遇的缺煤“寒流”同樣襲擾著西南、華南和華東地區的化工企業。四川、貴州、云南、廣西、江蘇等省區煤頭化工企業向CCIN記者反映,自去年 12月以來,一方面因電力供應緊張,另一方面因煤炭供應無保障,其甲醇、化肥裝置始終只能維持70%以下的低負荷運行。“由于原料煤全部從外省調運,去年 12月以來,原料煤供應量銳減2/3。若不是公司早在11月就提前儲備了近2個月的煤炭,現在的處境將十分尷尬。”廣西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韋挺對CCIN記者說。
就連山西蘭花科創化肥有限公司、山西豐喜華瑞煤化工有限公司、山西天澤煤化工集團股份公司等地處煤炭腹地的眾多山西化工企業,也沒有獲得充足的煤炭供應。這些企業相關負責人向CCIN記者反映,目前山西境內的無煙煤價格已經高達1500元/噸,且供應異常緊張,仿佛又回到計劃經濟時代。有時候拿著現金還得托熟人找關系才能搞到煤炭。受煤炭供應緊張和拉閘限電等因素影響,山西境內絕大多數化工企業裝置負荷率不斷降低,部分中小化工企業甚至已經被迫停產放假。
煤電雙軌制。市場常常被管制
煤電頂牛是歲末年初煤炭供應減少、全國鬧煤荒的深層次原因——陜西渭化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尹潤生、河北正元化工集團公司總裁劉金城,以及浙江晉巨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歐曉明等企業老總都這樣對CCIN記者說。
據他們介紹,我國煤炭基本實現市場化定價,煤炭企業往往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和價格變化安排其生產進度。但煤炭的第一大用戶電力企業,其產品定價權卻牢牢控制在國家手中。由于電價的任何波動都會對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出于“維穩”考慮,近幾年,雖然電煤價格不斷上漲,但電價并未同步上調,導致電力企業利潤微薄,有的甚至出現巨額虧損。為緩解電力企業成本壓力,國家不得不通過行政手段,干預電煤價格并確保電煤供應,盡可能為電力企業提供質優價廉的煤炭。
久而久之,政府人為干預出了毛病。一方面,多數發電企業自己不愿意多存煤,反正一缺煤,政府就會出面干預,自然會力保電煤供應。另一方面,由于合同電煤價格普遍比市場價格便宜50~80元/噸,煤炭企業也不大樂意給電力企業供煤。兩家的矛盾在平時并無大礙,但在歲末年初,全國氣溫較低、居民取暖、工業用煤用電量驟增、鐵路運力緊張時,煤炭庫存會出現大幅下降,甚至會降至警戒線以下。恰恰在此時,尤其在傳統的春節前后,由于電力供應對全社會起著“維穩”的重要作用,電煤一告急,政府自然不敢懈怠,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各省、市、區、縣,都要迅速果斷地采取鐵腕手段,確保電煤供應。于是,每年的歲末年初,都要上演一場保煤大戰。遠的不說,僅今年元月以來,甘肅、河南、山西、貴州等9省市,為完成中央的保煤指標,紛紛以會議或文件等形式,嚴格限制當地煤、電外輸、外運,幾乎停止一切煤炭的市場交易。產煤省份這么一限一卡,加上電煤的集中采購,煤炭市場的供需格局迅速被打破,煤荒由局部逐漸蔓延至全國。
由于化工行業用煤量較少,算上動力煤和原料煤,該行業年煤炭消耗量只有1.8億噸,僅占全國煤炭表觀消費量的3.6%(以2010年全國煤炭消費量計算),在煤炭市場并無話語權,加之國家對化工用煤已經放開,化工企業不可能像電力企業那樣得到特別關照和全力保證。因此,即便平時全國煤炭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化工用煤也比較緊張。一旦歲末年初,遭遇全國性煤荒,化工企業的煤炭供應“掉鏈子”便在所難免。
害怕出事故,煤企到點就歇工
如果僅僅是電力企業增加了煤炭采購量,依我國目前巨大的煤炭生產儲運能力,還不至于鬧起煤荒。問題在于,春節前后,當全國取暖、電力用煤數量激增時,正趕上煤礦企業大面積停產檢修,煤炭產量大幅減少。這一增一減, 不發生煤荒才怪——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姜文濤、河南義馬煤業集團股份公司銷售中心主任何大鵬、江蘇恒盛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殿富,以及渭化集團采供部副部長楊曉東等業內人士道出了煤荒的另一原因。
黃殿富向CCIN記者透露,前幾年,由于全國大小礦井并存,在大型國有煤礦企業完成年度采煤任務停機檢修期間,地方及小型煤礦企業仍在加緊生產,填補了國有大礦停產引發的煤炭供應缺口。2008年以來,起于山西省的全國煤炭整治工作在全國鋪開,累計關停上萬家地方小煤窯。這一國進民退在提升煤炭行業整體安全生產水平的同時,客觀上壓縮了煤炭有效產能。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國有大型煤礦企業每年都要停產檢修。而煤礦企業大多選擇在歲末完成全年煤炭生產任務后停產檢修。民營小礦沒了,眾多國有大型煤礦又集中停產檢修,結果就導致近幾年來一到歲末年初煤炭產量就銳減。
姜文濤證實了黃殿富的說法。他說,龍煤集團是黑龍江省最大的國有煤炭企業,年煤炭產量超過5000萬噸,占黑龍江全省煤炭總產量的一半多。該公司在去年 12月中旬完成2010年全年煤炭生產任務后,陸續開始停產檢修。從公司煤炭產量日報看,去年12月中旬至今,龍煤集團的煤炭產量較正常月份減少 30%~40%。
何大鵬向CCIN記者透露,去年12月初,義馬煤業集團完成年度煤炭生產任務后,即開始員工安全技能培訓、應急救援演練、礦井停產整改升級等工作,煤炭日產量因此銳減一半。
楊曉東亦向CCIN記者透露,與渭化集團合作了十幾年的甘肅華亭煤業集團,去年11月底完成了全年生產任務后,陸續停產檢修。煤炭日產量由正常時的約6萬噸迅速縮減至1萬噸,甚至一度停止了對渭化集團的原料煤供應。
“一到年底,即便設備正常,我們也會以檢修和消除安全隱患為由盡量減產停產!币晃徊辉竿嘎缎彰拿浩罄峡傁駽CIN記者說出了心里話。他說,近幾年,煤炭責任事故追究與懲治的力度不斷加碼,煤炭企業領導如坐針氈。萬一發生了安全事故,輕則撤職,重則入獄。如果沒有完成生產任務,會受到上級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批評甚至處罰。因此,硬著頭皮也要開工生產。一旦完成了生產任務,誰也不愿意再冒那個險。
這位煤企老總還從經濟上算了一筆賬。上級主管部門往往要在年初與下屬煤炭企業老總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每位煤企老總的安全風險抵壓金少則2萬~3萬元,多則8萬~10萬元。如果全年完成安全生產任務,則按200%甚至300%~400%獎勵。但如果發生了事故,不僅風險抵壓金全部沒收,還要數倍處罰。因此,即使歲末年初正是市場非常好的時候,煤企老總也不愿意拿個人的利益和前途冒險。
CCIN記者調查了解到,河南煤業化工集團、中國神華集團、山東兗礦集團、山西晉煤集團、大同煤業集團、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甘肅華亭煤業集團、安徽淮南礦業公司,以及貴州、寧夏、內蒙古、新疆等地的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大多從去年12月陸續停產檢修。全國煤炭月產量因此減少9000多萬噸,降幅超過30%。
這些數字證明這位老總所言不虛。
換句話說,由于人為的原因,管理的原因,制度的原因,一到歲末年初,煤炭供應市場就等于不存在了。靠市場生存的化工企業,失去了市場,還怎么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