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現階段我國化肥出口并沒有影響我國化肥行業的發展定位。我國化肥行業的發展目標是“最大程度地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經過多年努力,近10年來我國終于實現了氮肥和磷肥完全自給、鉀肥自給率大幅提高的階段性目標。目前,我國氮肥和磷肥年產能規模已達到數千萬噸,年出口量幾百萬噸僅占總產量的5%~10%,是在完全保證了國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僅僅為提高生產效益而采取的行為。回顧1997年前,我國化肥不能自給時,每年都要進口大量化肥,國際市場波動很大,國家和農民都不堪重負。而我國花大力氣實現了化肥自給有余的局面,對保護國家和農民的利益顯然起到了積極作用。
再回首2010年的國內化肥市場,旺季期間國內供應旺盛、價格低迷,化肥企業獲利很少甚至虧損,很多企業是為了維持裝置開工率而不得不虧損運行,庫存的化肥在淡季出口,如果能挽回前期虧損就算不錯了。
2010年1~8月,化肥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4.16%,其中氮肥行業僅僅0.74%,磷肥行業3.08%,遠低于化學工業平均5.42%的水平。全行業利潤率水平如此之低,已讓很多生產企業萌生退意。如中石化已提出2015年之前逐步退出氮肥生產業務,這不能不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試想,如果明年有大量化肥企業停產,造成化肥供應緊張,再回到供應緊缺年代,那將給我國的經濟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當前,國內化肥市場“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是多變的化肥關稅政策導致的。政策是游戲規則,化肥企業的行為并沒有違背規則,出口化肥只是在規則的要求下進行的“自救”行為。如果政策把企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都奪走了,化肥企業這個大農業產業鏈條上的關鍵環節都生存無路,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就是奢談。
其次,化肥優惠政策是造成一些人對化肥行業形成錯誤認識的重要原因。化肥行業享受的優惠政策,是長期與政府限價相伴相隨的,優惠并沒有使行業和生產企業獲得高額利潤,化肥行業利潤率長期低于化工行業平均水平就是最好的證明。此外,目前化肥優惠政策越來越少,而且覆蓋面有限。如電價優惠僅提供給小氮肥企業,天然氣優惠僅提供給天然氣氮肥企業。運費優惠是普遍性的,但由于鐵路運力緊張,現實中許多化肥產品也不得不執行一般運費水平。何況,化肥優惠政策并沒有使利益留在化肥生產環節,化肥行業只不過是“經手人”,將利益向下游傳遞。近幾年來,在國際化肥價格高漲時,我國維持了全世界最低的化肥價格,相當于每年給農業補貼數百億元。
再次,如果說化肥關稅需要調整,那么調整的方向不應該僅僅是為了控制化肥出口量,抬高基準價、重劃時間段都不過是權宜之計。化肥關稅調整,更應該向著改善市場環境、創造公平競爭條件而努力。2009年1月24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改革化肥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標志著我國化肥行業向市場化邁出了重要一步。然而,接下來化肥出口關稅的頻繁調整,讓人感覺化肥行業的真正市場化仍然遙不可及。
為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筆者認為,我國必須盡快實現化肥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真正實現化肥行業的公平競爭,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破我國化肥行業產能階段性過剩、競爭格局不合理的不利局面,化解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