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界將投資、消費和出口比喻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最主要力量。改革三十年來,中國經濟也確實靠這“三駕馬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2008年,中央政府4萬億元投資,加上各級政府的投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拉動GDP的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92.3%,拉動GDP增長8個百分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三十年出口比重增長了6倍,出口在GDP所占的比重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主要靠投資的拉動在經濟結構尚未合理化和優化的前提下,將無法避免重復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會造成投資建設存在盲目性,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產能增長過快,供求失衡,傳統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同樣,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起飛階段是行之有效的,但其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階段性。當前中國所實施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國內外阻力,付出越來越高昂的發展成本。中國要保持經濟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必須解決投資、消費和出口之間協調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必須解決生產要素之間和協調發展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必須改變當前以出口為主導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把經濟發展的增長動力由國外轉移到國內,建立以內需主導為本、外需出口為輔的經濟發展戰略。
中國化肥產業發展和整體經濟的發展歷程基本相同,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特別是本世紀以來,中國各級政府對化肥產業的發展,無論是在政策上還是資金的投入上都給予了極大支持。隨著化肥產業的蓬勃發展,各類經濟主體投資化肥產業的積極性也不斷高漲。短短十多年的時間,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化肥生產大國,化肥產品不但滿足了國內的需求,而且成為世界主要出口大國。隨著化肥產能的嚴重過剩,目前化肥企業不得不將緩解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國際市場。
但是化肥產業的發展寄希望于國際市場的觀點是權宜之計,從長遠來說中國化肥產業在國際市場不具有優勢,國家政策也不允許將國產化肥大量流向國外。
與其他產業的不同之處是,國內的化肥需求量雖然是剛性的,但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和科學種田水平的提高,這一剛性需求的增幅在下降。中國目前以占世界 9%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同時也消耗了總量35%的化肥。傳統肥料不僅利用率低,消耗能源、資源多,而且流失的化肥也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按農業專家估計,在中國許多地方化肥的使用量最高可減少60%。
目前中國化肥產業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產能嚴重過剩,一方面卻是經濟效益低下,投入多、產出少、資源消耗高、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產品結構已不能完全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因此中國化肥產業今后應高度關注推進轉變發展方式,要從過度依賴投資、擴產和出口拉動增長轉為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滿足國內現代農業的需求;從過度的消耗資源、能源,破壞環境的粗放式發展轉變為依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謀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