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魯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吉濤:我對靠出口緩解國內尿素產能過剩的做法并不樂觀。因為中國的尿素價格在國際上并沒有明顯的優勢,而中東等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自身需求量非常小,他們有著非常明顯的成本優勢。目前能夠左右國際化肥出口形勢的國家主要是印度,而中東和印度之間的距離比中國到印度還要近,所以對印度的出口,中國難以長期保持較大的量,不能從根本上緩解尿素的產能過剩狀態。
浙江省化肥工業協會理事長孟炎生: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也并非全部關門熄火,搞得好的甚至可以另闖出一條很好的路。浙江蘭溪一家年產3萬噸碳酸氫銨的氮肥廠已經“退出”了3年,但他們退出氮肥行業后,利用水煤漿氣化爐為周邊幾家制藥廠處理高COD(化學需氧量)污水。每噸污水的處理費用為600元,按每天處理污水50噸計,就可收入3萬元。浙江省有關部門目前正在對這家企業的經驗進行鑒定,準備在全省范圍內推廣。一家小氮肥企業的水煤漿爐,就能夠消納4~5家制藥企業的高COD污水。企業在存活的同時,還把污染處理作為了主業,做到了集約化處理和能源的綜合利用。
湖北嘉魚風華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艷紅:我們廠始建于1974年,年產10萬噸尿素,以前一直是湖北咸寧嘉魚縣的納稅大戶,也是湖北咸寧市最后一家化肥廠。由于尿素屬于產能過剩的化工產品,前不久我們廠已正式退役,所有生產線關停。我們目前已經在縣經濟開發區啟動了新型環保塑鋼管項目的建設,年底即可投產。淘汰落后產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企業最終的出路。
福建省化肥工業協會副會長陳國清:福建雖然是個化肥小省,但仍有17家氮肥企業,110萬噸碳酸氫銨的產能明顯過剩。同時,由于近年煤炭價格每噸上漲了400元左右,電價是以前的4倍,企業舉步維艱,所以有7~8家碳銨企業需要退出。我們考慮爭取這樣的退出政策:一是3年工業電優惠指標折價后用于退出企業職工補償。二是企業用地變為商業用地,政府拍賣后所得資金拿出一部分作為企業職工的安置費。三是若企業轉產別的產品,繼續享受小氮肥優惠電價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