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市場農產品期貨價格出現一波驚人的上揚行情。分析人士認為,在席卷全球的惡劣天氣、流動性過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國際農產品價格可能還會暴漲,并波及包括化肥在內的相關上下游產業,國內市場也將會隨之產生聯動效應。
8月4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價格已接近7美元/蒲式耳,累計上漲超過60%。此外,從6月中旬至今,玉米期貨價格同期漲幅接近20%,大豆期貨價格自7月初累計漲幅達10%。在各主要農產品價格上行的支撐之下,近兩周國際化肥市場價格持續堅挺,尿素、二銨均出現小幅上漲行情。據IFA報告顯示,由于 2008/09年度,世界范圍內糧價和化肥價格高度波動,農民均減少或推遲化肥投入;隨著市場復蘇,2009/10年度世界化肥需求開始回升,農民為謀求更穩定的市場回報,在維持或改善土壤肥力方面會進一步加大化肥投入。
從國內市場來看,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CPI上漲 3.3%,創出年內新高,其中由農產品上漲拉動的比例占到2.3%。近期北方地區秋種備肥在即,南方地區晚稻正值追肥期,市場對化肥的需求量正呈現穩步上升態勢,尿素、復合肥、磷肥價格在終端市場仍維持較為穩定的價格區間之內。與此同時,國際市場農產品期貨價格給國內市場帶來了一定壓力,國內小麥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已上漲至2400元/噸以上,遠高于現貨價格。一段時間以來,農產品價格高位運行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北方小麥主產區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市場普遍認為后市價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將繼續維持目前平穩的價格。
有國內學者通過肥糧比價臨界值與糧食生產的相關性分析發現,肥糧比價在3: 1~3.5:1(化肥純養分含量與糧價之比)范圍內是糧食增產和高產的合理空間。具體到糧食品種上,稻谷和小麥的肥糧比價在2.5:1~3.0:1,玉米的肥糧比價在3.5:1~4.0:1之間波動較合理。以目前國內肥價和糧價來看,肥糧比大約在2:1左右,即農民的產出大于化肥的實際投入,種糧收益大幅提高。
在國際市場農產品期貨價格大幅上揚,國內市場農民收入提高信心逐步恢復的利好帶動下,有理由相信化肥后市價格仍將持續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