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內化肥行業各品種表現不一,尿素、鉀肥行情自2月份之后弱勢盤整,磷肥、復合肥受國際市場影響,保持平穩運行。
以山東地區化肥市場為例,上半年國內尿素價格最高點出現在2月份,出廠價為1840元/噸,最低點出現在6月份,為1520元/噸。
由于國內市場需求不振,二銨主要依賴出口,主流成交價格維持在FOB440-460美元/噸左右,國內二銨生產企業利潤空間較大,在出口市場支撐下,國內二銨市場行情平穩,目前64%二銨主流出廠報價在2600-2800元/噸附近,57%二銨主流出廠報價在2100-2200元/噸左右。
鉀肥因主要依賴于進口,市場價格以到港價格為準,1-4月份港口大顆粒鉀肥在2800-2850元/噸,5月份開始下滑,6月底已跌至2750-2780元/噸,國內鉀肥市場價格整體持穩,氯化鉀紅鉀主流報價2500-2600元/噸,白鉀2600-2700元/噸。
復合肥市場上半年舉步維艱,在成本壓力及下游需求萎縮的雙重壓力下,贏利能力下降。年初國內復合肥(45%,氯基)出廠價在2000元/噸左右,只6月底跌至1850元/噸左右,雖然原料方面氯化鉀行情下滑,減輕了成本壓力,但是天然氣提價后成本依然傳導至復合肥廠家。
總體來看,整個化肥行業產能過剩,企業無序競爭的弊病表現的相當突出。
存在的問題
一、尿素:
1、產能過剩局面加劇
截止2009年底我國尿素產能達到了6500萬噸左右,2010年底預計還有410萬噸產能陸續投產,但由于上半年銷售制約,不少企業庫存嚴重積壓,裝置被迫長期停產,這部分產能在345萬噸左右,而目前開工企業裝置運轉率也僅在75%左右。為保證企業盈利,行業內多數企業限產保價也是無奈之舉。
2、氣候災害影響較大
今年3、4月份本來是往年經銷商最喜愛的時間,而今年南方年初大旱、進入5、6月份強降雨,造成化肥銷售嚴重受阻,北方地區因去年底經銷商備肥較多,整個上半年都急于清空庫存,對市場拉動有限。
3、成本上升壓迫生產企業利潤
6月份國家上調天然氣價格,四川、云南、貴州等地的氣頭氮肥廠家成本驟升180元/噸左右,即使提高化肥銷售價格,也難保證企業利潤。
二、磷肥
1、受國際市場影響過大
去年底今年初國際磷酸一銨、二銨行情上漲,國內經銷商加大訂單量,國內生產企業在原料大漲的前提下依然大量接單。而到三月底國際市場走低時,國內市場驟然下滑,經銷商出貨幾乎停滯。
2、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自2008年以來,國內企業為保證出口量,投放國內市場的二銨均維持在400-500萬噸,基本上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市場定價機制以來與國際市場。
三、鉀肥
國內產能嚴重不足,貨源嚴重依賴進口
我國鉀肥嚴重依賴進口,上半年港口氯化鉀到貨130萬噸左右,來自以色列、加拿大、俄羅斯的貨源成為進口貨源主流,而定價權也因此掌握在國際客戶手中。
四、復合肥
1、產能過剩,監管不力
我國重要的近70加復合肥企業裝置總產能達到了5000萬噸以上,而2009年全年這些廠家總產量金威2906萬噸,裝置開工率在50%左右,與此同時,各地多如牛毛的小作坊型企業,也成為產能過剩的一大組成部分。
2、需求結構變化
近年來,因極端天氣及農民種糧收益下降等因素,絕大多數農民在施肥結構上發生重大變化—用單質肥料混用代替價格相對較高的復合肥,從而降低了種田的投入。
3、質量良莠不齊,缺乏世界競爭力
長期以來,因利益驅動以及工藝水平差異,我國復合肥質量良莠不齊,加上小作坊的假冒產品作亂,因此很難走出國門,出口這條路基本被封死,龐大的產能只能依靠國內市場消化。
(二)政策方面建議
1、嚴格控制新上、擴建合成氨、尿素、復合肥項目,原則上不予批準新建、擴建項目,個別地區可允許產能等量置換,堅決淘汰落后裝置,促進行業機構優化。
2、調節化肥生產企業布局,使地域布局更加合理,扶植農產主產區、靠近煤及天然氣的地區化肥生產企業。
3、鼓勵供不應求肥料產品國產化,大力扶持青海、四川、貴州等富鉀地區興建鉀肥企業,減少對國際市場依賴度。
4、“化肥淡儲”政策適度調整,避免因國家介入導致化肥淡季反常暴漲,挫傷經銷商積極性,用市場手段來調控化肥市場。
5、強制推行復合肥質量監督制度,打擊地方保護主義,對于假冒偽劣產品生產、流通企業嚴厲打擊,凈化復合肥市場。
6、調整部分肥料關稅,促進復合肥、尿素等嚴重產能過剩品種肥料大量出口,和低端鉀肥大量順利進口。
7、將“節能減排”政策在化肥行業落到實處,對于氮肥企業COD及SO2排放超標嚴重的企業堅決停產并限期治理整改,為便于監管,可建立全國獎勵舉報制度,鼓勵群眾舉報超標排放企業,鼓勵媒體加強曝光力度,對超標排放企業重罰。
8、國家相關部門與電視、平面、網絡媒體合作,定期(建議每周)聯合發布化肥行業市場景氣預警,給行業人士一個權威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