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1 - 12 日,全國農技中心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了棉花中后期病蟲發生趨勢會商會,來自生產、科研和教學單位的有關專家根據目前棉花病蟲害發生基數、棉花品種布局和長勢、氣象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對今年棉花中后期主要病蟲發生趨勢 做出了預測。
今年由于夏收作物收獲期推遲,導致后茬棉花播種期和生育期普遍偏晚,棉花長勢一般或略偏差,前期病蟲害總體為偏輕程度發生。中后期,轉基因棉抗蟲性有所下降,主栽品種普遍不抗枯黃萎病等病害,黃河和長江流域大部棉區降水偏多,預計棉花中后期 主要病蟲發生 2.83 億畝次,棉鈴蟲、棉蚜、棉葉螨、棉盲蝽、 煙粉虱等蟲害發生 2.28 億畝次,枯黃萎病、鈴病等病害發生 0.55 億畝; 總體為中等程度發生,蟲害 發生多輕于去年,棉盲蝽和病害發生重 于去年。
一、發生趨勢
(一)棉鈴蟲
三代棉鈴蟲預計 發生 3500 萬畝。 黃河流域和新疆棉區中等發生,其中山東大部、新疆南疆偏重發生;長江流域棉 區偏輕發生。 各地第二代成蟲盛期 (成蟲盛期推后 3 天即為三代卵盛期)較常年推遲 3-9 天, 預測時期如下:
省份 |
成蟲發生盛期 |
與歷年平均值比較 |
河北 |
7 月 25 日 - 8 月1 日 |
晚 5 天 |
山東 |
7 月 25 日 - 8 月3 日 |
晚 3 天 |
河南 |
7 月 25 日 - 8 月5 日 |
晚 5 天 |
山西 |
7 月 26 日 - 8 月10 日 |
晚 5 天 |
陜西 |
7 月 25-30 日 |
晚 3 天 |
天津 |
7 月 26 日 - 8 月3 日 |
晚 4 天 |
安徽 |
7 月 20-27 日 |
晚 7 天 |
江蘇 |
7 月 25-29 日 |
晚 6 天 |
湖北 |
7 月 22-27 日 |
晚 5 天 |
湖南 |
7 月 16-26 日 |
晚 3 天 |
江西 |
7 月 13-19 日 |
晚 3 天 |
四川 |
7 月 25 日 - 8 月5 日 |
晚 8 天 |
遼寧(朝陽) |
8 月 5-13 日 |
晚 3 天 |
新疆 |
7 月 20 日 - 8 月10 日 |
晚 9 天 |
四代棉鈴蟲 預計發生 2500 萬畝 。黃河和長江流域棉區總體中等發生, 幼蟲發生盛期在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
(二)棉蚜
伏期棉蚜預計發生 4000 萬畝。新疆棉區偏重發生,其中沿天山一帶及南疆部分地區可達大發生;黃河流域棉區中等發生,其中河北和天津為偏重發生;長江流域棉區偏輕發生。發生盛期在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
(三)棉葉螨
預計發生 4300 萬畝。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新疆棉區總體中等發生,湖南、江西、陜西等地偏重發生。發生盛期在 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
(四)棉盲蝽
預計發生 4500 萬畝。黃河流域棉區偏重發生,長江流域棉區中等發生,新疆棉區偏輕發生。三代發生盛期在 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
(五)煙粉虱
預計發生 2000 萬畝。在黃河流域棉區偏輕發生,其中河南棉區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在長江流域中等發生,其中湖北、江蘇棉區偏重發生,四川、江西、湖南偏輕發生;在新疆棉區中等發生。發生盛期為 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
(六)枯黃萎病
預計發生 2500 萬畝。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新疆棉區中等發生,其中河北、湖北江漢平原和江蘇沿海等地偏重發生。流行盛期為 8-9 月。
(七)其他病蟲
其他蟲害預計發生 2000 萬畝。其中,棉薊馬在河北、安徽沿江中等發生;斜紋夜蛾在江西、湖南、江蘇偏重發生,湖北、安徽中等發生。鈴期病害預計發生 1500 萬畝,河北、山西偏重發生,河南、江西中等發生;棉紅葉莖枯病在河北偏重發生,河南、陜西、江西中等發生;其他病害發生 1500 萬畝。
二、預報依據
(一)棉鈴蟲等主要蟲害基數低于常年,枯黃萎病菌源充足
二代棉鈴蟲:在山東、新疆局部偏重發生,其他大部棉區中等及以下程度發生,發生程度輕于常年,但稍重于去年。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和江蘇系統田二代平均百株累計卵量分別為 450.0 粒、 150.0 粒、 72.6 粒、 36.8 粒、 36.6 粒和 7.8 粒,均低于歷年均值,但高于去年。各寄主作物總殘蟲量 , 與去年同期相比,河南、山西分別偏高 63.9% 和 71.4% ,天津、山東、陜西、江蘇、湖南和四川分別偏低 31.0% 、 33.3% 、 77.9% 、 93.5% 、 34.5% 和 68.1%; 與歷年均值比 , 山東、河北、山西、陜西、天津、江蘇、江西、湖南、四川分別偏低 60.6% 、 28.9% 、 40.0% 、 70.0% 、 77.5% 、 41.5% 、 92.0% 、 80.6% 和 62.7% 。
蚜蟲:苗期在新疆、河北和天津局部地區發生較重,百株蚜量一般為 1000-3000 頭、最高近 3 萬頭;其他北方大部地區百株蚜量一般 100-300 頭。棉葉螨:大部棉區普遍發生,百株螨量一般為 140-350 頭,最高 1.5 萬頭,有螨株率 3%-15% ,最高 40% 。棉盲蝽:平均百株蟲量,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為 3-5 頭,安徽、江蘇、湖北為 1-3 頭;被害株率一般為 10 % -40 %。枯黃萎病: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新疆棉區病株率一般為 2 % -5 %,高的達 30 %。
(二)田間生態條件對病蟲害發生為害有利
初步統計,今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近 7000 萬畝,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轉基因棉種植比率均在 90 %以上,棉田間套作面積約占種植面積的 30% ;目前大部棉區棉花長勢一般或略偏差。當前推廣種植的轉基因棉品種間抗蟲性差異大,且中后期抗性普遍下降,利于三、四代棉鈴蟲發生;轉基因棉田用藥減少,失去對其他害蟲的兼治作用,對棉蚜、棉葉螨、棉盲蝽、煙粉虱等刺吸性害蟲的發生有利;棉田間套作面積大,利于棉盲蝽、棉鈴蟲、煙粉虱等害蟲的發生繁殖和轉移為害。主栽品種抗病性普遍較差,有利于枯黃萎病等病害的發生。
(三)氣象條件對病害和棉盲蝽發生有利
據國家氣象中心預測, 7 月份,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北部棉區降水偏多,除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湖北東北部氣溫偏低外,其他大部棉區氣溫基本持平,對枯黃萎病和棉盲蝽發生有利,對棉鈴蟲、棉蚜、棉葉螨等害蟲發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新疆、河北、山西、陜西和山東北部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對當地棉鈴蟲、棉蚜、棉葉螨發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