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一:強化市場監管,降低化肥價格
據對全省10460戶農戶調查,有46.6%的農戶反映當前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太高,農民難以承受,盡管國家和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糧食等種植的補貼扶持,在一定程度上使糧食種植成本有所下降,但近年化肥等農業生產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又沖減了國家對農民的種植補貼,特別是糧食種植仍利潤很少或無利潤。農民熱切希望國家能嚴控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并加大對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產品質量的監督,使農民能買到質優價廉的農資商品,確保農民的種植有利可圖,對穩定糧食市場意義重大。
期盼二:加大涉農補貼,提高補貼的公平性
雖然近年國家和各級政府不斷加大了對農業生產的補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但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總體上仍然處在靠天吃飯的狀態,農業生產經常受到自然災害、市場風險、增產不增收等多種因素影響,在社會生產中農業生產風險最大,利潤最薄。近年國家對農業的補貼不少,除過糧食直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較高外,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等補貼公平性差、不夠透明。據眉縣一生豬養殖戶反映,2009年共養殖能繁母豬308頭,但僅拿到170頭的母豬補貼,有的人因有關系沒有養殖母豬也拿到了補貼。調查中,有30.2%的農戶希望國家繼續加大對農業的生產補貼,在補貼發放中進一步公平、公正、透明,確保農業生產補貼發放到真正的農業生產戶手中,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
期盼三:強化產業龍頭帶動,降低市場風險
陜西是一個農業省份,農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占重要地位。2009年陜西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9.6%,且農業是陜西農民收入的一大重要來源,大力推進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建設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農業產業化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全省全省共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47家,其中規模以上龍頭企業986家,僅占全國的1.2%,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龍頭企業有僅97家。農業產業龍頭帶動能力較弱,農產品銷售困難,市場風險較大。據對全省10460戶農村住戶調查,僅有27.7%的農戶反映當地有專門的糧食收貯、加工企業帶動農戶的糧食生產,有20.6%的種植戶反映當地有專門的蔬菜龍頭企業帶動生產,有29.2%的戶反映當地有專門的果品收購、加工龍頭企業可依靠。僅有15.2%的養殖戶加入了養殖專業協會,有23.2%的養殖戶反映當地有專門的畜產品收貯、加工企業可方便產品銷售。養殖戶熱切期盼能與畜產品收貯、加工企業取得聯系,實現訂單生產,確保產品銷路。同時也希望政府能扶持建立更多畜牧養殖專業協會組織,為養殖戶提供畜禽繁育、養殖指導、疫病防治方法。建立長年的豬肉收貯機制,穩定畜產品市場價格,防止豬賤傷農現象發生。
期盼四:加大技術培訓,提高轉移就業水平
據對陜西10460戶農村住戶調查,僅有5.9%的戶反映家里人外出務工前曾參加過政府或相關機構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有94.1%的戶表示農民外出務工沒有參加過任何技能培訓,打工收入較低,工作也不穩定。2009年初對農民工返鄉情況調查顯示,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月工資水平為1327.3元,而未接受過工作技能培訓農民工月工資水平為1244.6元。反映出接受過技能培訓人員在勞動報酬的提高上具有明顯優勢。農村群眾渴望,政府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落實“四免一補”扶持政策(免收培訓費、職業介紹費、技能鑒定費和單程交通費,給予一次性生活補貼)扶持政策,結合各地特點有效實施“人人技能工程”、“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農民工技能提升計劃”等培訓項目,提高農民的轉移就業能力和水平,促進陜西勞務輸出結構由體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轉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分散轉移向集中轉移轉變。
期盼五:提高村干部素質,服務和帶動農民致富
據對陜西10460戶農村家庭調查,有6766戶表示對村干部的工作滿意,占64.7%;有3694戶表示對村干部的工作很不滿意,占35.3%。農戶在對村干部帶動農民致富的成效方面也存在不同看法,在10460戶中有26.9%的農戶表示村干部工作認真負責,能從群眾利益出發,為農民致富出謀劃策,積極為提高群眾收入出主意想辦法。特別是陜西的延安和榆林兩市群眾對村干部帶動農民致富的成效較為滿意,榆林市農戶對村干部帶動農民致富的成效滿意度為36%,延安市為33.4%。相比之下,咸陽市和西安市農戶對村干部帶動農民致富成效滿意度較差,咸陽市有60.7%、西安市有53.3%的農戶反映村干部作風霸道,只拿錢不干事。農民希望村干部,有文化、政治素質高、能力強、點子多、信息靈、群眾信任,并熟悉黨的各項政策、法規,特別是能準確把握黨的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帶頭學科技,用科技,傳授新技術,把主要精力放在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上,放在為產品找銷路上。農村群眾渴望村干部能成為農民致富的榜樣,遵紀守法的榜樣,清正廉潔的榜樣,真正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