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在武漢主辦的全國生物農藥發展論壇上,一份關于湖南省湘陰縣近七年來大力推廣生物農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當地農業生產持續發展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匯報材料引起與會領導、專家、企業負責人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討論,大家將此突出的標志性現象概括為——“湘陰模式”。
生物農藥助“三農”再上新臺階
“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全國農業標準化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縣”,一個個榮譽見證了在生物防治技術推廣方面,湘陰一直處于全國先進行列。據了解,位于南洞庭湖濱湘陰縣,全縣總面積158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8萬畝。湘陰縣農業局局長喻永華告訴記者:“湘陰縣一直把推廣生物農藥作為綜合治理洞庭湖、保護濕地資源和水資源的戰略性措施來抓。”據近七年的統計顯示:該縣共推廣蘇云金桿菌(BT)制劑726噸、井岡霉素685噸、其他生物農藥689噸,年均遞增率均超過20%。其中,2009年全縣推廣BT和井岡霉素分別達到178噸、86噸。對于大力推廣生物農藥所取得的效益,喻永華笑著告訴記者:“生物農藥在本地的廣泛推廣和使用對‘三農’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一方面控制了爆發性病蟲的發生與危害,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加快了農藥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又保護了農田環境,提高了農產品質量,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真正實現了農村生活的和諧與穩定。”
五項措施積極推進生物農藥推廣
在推廣生物農藥的具體做法上,湘陰縣用以下行動證實了優異成績背后所實施的縝密思路。第一,切實加強領導,變部門行為為政府行為。自2004年以來,湘陰模式專門制定了農藥科學合理使用的實施方案和保障制度,把推廣生物農藥控制農作物病蟲和禁、限用農藥使用作為縣政府目標管理千分制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將生物農藥推廣應用面積量化落實到各鄉鎮。第二,拓寬服務領域,變單線指導為整體聯動。一方面,推進了病蟲信息和植保技術進村入戶,擴大了覆蓋面、提高入戶率和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廣泛建立科技示范戶、示范場、示范園和結合糧食高產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在全縣設立了206個生物農藥連鎖專營店,實行農資統一配送,農藥統一使用,病蟲統一防治,產品統一銷售,品牌統一開發;此外,專門組織12名高級農藝師成立了農業技術專家組。第三,確定主導品種,變多途進貨為連鎖經營。確定了以縣植保公司為全縣植保新產品、新技術推廣的主體單位,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擇一些科技意識和推廣能力強的農資經營戶作為縣植保公司的鏈接經營門店。第四,做好預測預報和信息入戶,變被動為主動。既掌握了病蟲防治的主動性,又避免延誤生物農藥的最佳防治期。第五,認真搞好售后服務。作為農業部門的技術服務實體,不僅要為農民提供優質產品,而且要發揮技術優勢,提供關愛式服務、增值服務。
“湘陰模式”引發行內大討論
“湘陰模式”讓生物農藥的大力推廣應用與食品質量安全真正實現了“捆綁”保證。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王運浩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湘陰模式”充分說明了建設現代農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主題。其中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目標。他強調,發展生物農藥、保證食品安全一方面需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加大開發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以綠色食品基地為平臺,大力推廣并應用。此外,科技部農村科技司王亞武博士同樣表示,保障現代農林業的可持續生產、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對新型高效農藥提出了新要求,發展生物農藥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湘陰模式”展現出加強生物農藥的科技創新和具體措施將是推進農藥產業又快又好發展的戰略途徑。
針對各方代表對“湘陰模式”的各抒己見,喻永華心存感激,表示收獲頗豐。他告訴記者:“從2010年起,我們規劃用三年時間達到以下三個目標:一是有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物農藥應用覆蓋率達80%;二是植保新技術推廣應用范圍內農產品優質商品率達80%;三是農產品的產值提高80%。”與此同時,在今后生物農藥的實際推廣和具體應用工作中,他建議:“業內同行要圍繞和諧發展和高效、生態、安全這個主題,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謀求合作,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