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對現有的合成氨裝置擴能改造?還是依托現有的合成氨裝置建設一套復合肥裝置?擴能改造或新建項目規模多大更合適?近日,陜西一家化肥企業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該企業負責人告訴CCIN記者,之所以舉棋不定,是因為拿不到準確可靠的省內化肥裝置實際產能、產品結構、區域性消費特點和化肥消費總量等的確切信息。
“比如,春耕期間陜西省到底需要多少化肥,省發改委表示約需150萬噸(實物,下同),省工信廳則說需要100萬噸,有關行業協會又說需要90萬噸,一些化肥經銷商則說可能需要170萬噸,數據相差很大。至于尿素、碳酸氫銨、磷肥、磷銨、三元復合肥的消費結構,更沒有哪個部門能說得清楚。要是能像別的省份那樣,有個化肥協會就好了,企業就可以直接獲得權威而準確的信息,早做決策。”這位負責人對CCIN記者表示。
其實,陜西不少化肥企業都希望省內能有一個了解政策、通報信息、明晰市場的行業組織。
“我們現在迫切希望成立陜西省化肥協會,專門匯總省內化肥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傳遞國家政策和全國化肥市場動態,為企業提供準確可靠的統計數據,方便企業決策;更希望這個組織能協調各方面關系,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3月4日,陜西渭化集團運銷與市場部部長薛三省十分懇切地對CCIN記者說。
他說,目前,沒有一個部門或機構能準確說出陜西省一年的化肥需求量、化肥消費的季節性特點、區域分布特點,以及進出陜西省的化肥數量和品種。也沒有哪個部門能向企業提供準確可靠的供求信息、省內各化肥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庫存、產品價格以及項目建設動態。這對企業正確決策和準確把握市場機遇極為不利。
陜西秦嶺化肥總廠副廠長朱炳禮亦表示:化肥企業確實需要由化肥協會來協調各方關系,搭建溝通平臺。我們企業可以定期向協會通報各自的生產經營情況,再由協會匯總后發布。同時,企業如果有了“難事”,也能有“娘家人”來牽頭進行解決。有同樣呼聲的還有陜西華山化工股份公司、陜西興化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城化股份公司等眾多化肥生產流通企業。
據了解,目前陜西省擁有一定規模的化肥流通企業約20家,化肥生產企業38家。其中,氮肥生產企業20家,磷肥企業3家,復合肥企業3家,生物有機肥、專用肥生產企業12家。到2009年底,陜西省共有合成氨產能140萬噸/年,尿素產能95萬噸/年,復合肥產能50萬噸/年,碳酸氫銨產能170萬噸/年。“十二五”期間,隨著幾個新、改、擴建項目的建成投產,陜西省的合成氨產能將達240萬噸/年,尿素產能近250萬噸/年。
陜西省石化協會會長胡海峰向CCIN記者介紹:國家機構改革前,陜西省成立過化肥協會,當時掛靠在陜西省石化廳。機構改革后,相關業務又轉給了陜西省農資總公司。后來,陜西省農資總公司改制解體,化肥協會不復存在。導致十多年來,有關化肥信息的搜集、統計、匯兌、傳遞等工作無人過問。
“企業的愿望不久就能實現”,胡海峰的話讓眾多渴望擁有“娘家人”的化肥企業踏實了不少。他同時透露,陜西省石化協會成立后,就在積極籌備成立陜西省化肥協會、陜西省電石協會和陜西省煤化工專業委員會。目前,相關資料已經準備,并與省發改委和省工信廳進行了溝通,預計下半年3個協會即可成立。屆時,包括化肥企業在內的相關化工企業,就可以十分方便地獲得來自專業協會準確可靠的項目建設、政策解讀、供需關系、實用技術、市場行情、調研預測等方面的信息,為企業提供決策參考,也為企業與政府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市場之間搭建一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