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慢慢進入生活,我們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開的車子以及平時的吃吃喝喝,都越來越多的點綴了科技的音符。“化肥”,一個看起來簡單但合成原料復雜的農業用品,被現代農業賦予了特殊的經濟含義:人們不再單純的認為,有了化肥作物就可以高產,而是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進,做精做細化肥產品及衍生品。2008年以來,大部分農副產品期貨、現貨價格持續走高,為化肥制造行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潤,很多化肥廠商看到無限的市場空間,甚至大量購進化肥產品,以期貨銷售的模式待價格出現高位轉機時,全部出手。這樣的盈利模式剛一出現,便迅速取代了原始的農業耕作,眾多大型農場主紛紛效仿。
據英國《The Economist》報道截至目前,最大的一筆化肥交易是今年2月15日,挪威一家名為Yara(譯為:亞拉)的化肥生產商,以41億美元的高價現金收購美國化肥商Terra,此舉將使得Yara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產商。此外,巴西著名礦業公司——淡水河谷,日前花費近48億美金,完成兩宗大型收購行為,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該企業在磷、鉀肥市場的主導權威性。作為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巴西,其農業部門也為公司的眾多市場拓展項目提供了先行便利條件。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礦業集團——必和必拓,近來也對外宣布“增加鉀肥”的市場業務。今年1月底,必和必拓決定以每股8.35加元總值3.41億加元的價格,收購位于加拿大薩斯克徹溫省的阿薩巴斯卡鉀鹽公司,預計十年后,這片土地每年可產出近800萬噸鉀肥,相當于世界上最大煤礦一年兩次的產出量,并可以供應全球1/6的市場消耗。如此之大的誘惑魅力,去年業內人士猜測,淡水河谷和必拓的這場能源競標之戰,正像數年前美國馬賽克和加拿大個人通訊服務集團的市場爭奪一樣激烈。
化肥產業能有如此寬廣的發展空間,無疑要歸咎于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以及成幾何級數增長的人口飲食數量。有專家統計并預測:到2050年全球有約1/3,超過90億人需要解決溫飽問題,此外,伴隨著經濟生活的日趨富裕,人們對飲食口味變化的追求不斷增強——“嘗試更多的新奇作物、吃更多的肉”。而這一切結果的直接動力都需要大量的牲畜飼料、化肥產品,其市場空間不可限量。
中國,作為世界人口的幾大國之一,承載了生命延續的歷史重任。而近年來土地耕作的大面積減少,經濟相對落后偏遠地區的土地貧瘠化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向高度現代化邁進的步伐。早在過去,中國氮肥產品常以自給自足為主,但隨著近年來各國農業耕種技術的改良,中國在磷酸鹽和鉀肥產品上成為了一大進口國。據估算,中國平均每年消耗世界近1/4約5000萬噸鉀肥產品。
促使化肥行業擁有巨大發展潛能的,除了世界人口消耗的壓力外,化肥產品相對于其他商品而言,自身價格緩慢盤升的物理特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商家將目光集中于此。除此之外,作為一家大型礦業公司,在對粗礦石加工的過程中提取必要的煤礦類物質外,磷酸鹽和鉀肥也成為生產環節必要的衍生產品,對于這一點,沒有任何一家礦企表示質疑,他們認為磷酸鹽和鉀肥同樣也是“面包和黃油”,是生產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后續
有人曾說,未來世紀發展比拼的是“能源爭奪”,誰優先占有了資源,誰就在競爭中贏得先機。對于我們的地球,自然不可再生資源已所剩不多,如何保護和利用它們,如何讓他們為人類最大限度的服務,是擺在眾生面前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