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采訪時發現,各地化肥批發與零售價格普遍倒掛。其中,尿素掛牌出廠價比零售價高50~100元(噸價,下同),磷酸二銨批零倒掛400~500元,三元復合肥批零倒掛300~350元。目前,華中、華北地區尿素出廠價1720~1800元,西北地區尿素出廠價1780~1900元,但實際零售價分別只有1680~1750元和1700~1850元;64%磷酸二銨出廠價3000~3200元,零售價卻只有2500~2800元;45%硫基三元復合肥出廠價2600~2800元,實際零售價僅2300~2500元。不少被調查者反映:復合肥價格批零倒掛早已司空見慣,但尿素及磷酸二銨批零倒掛的現象十分罕見。記者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此次國內不少地區化肥價格批零倒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庫存化肥提前出手
據了解,基層經銷商目前銷售的大多是去年7~9月囤積的低價化肥。當時,化肥市場低迷,尿素出廠價普遍在1650元以下,磷酸二銨出廠價只有2400~2500元,45%硫基三元復合肥出廠價只有2250~2400元,處于近幾年同期低點。不少經銷商當時依經驗判斷:隨著秋播用肥旺季的到來,化肥價格定會上揚,因而大量備肥儲肥。孰料9月下旬至11月傳統的秋播用肥旺季期間,化肥市場卻依然低迷,磷酸二銨、三元復合肥、尿素的價格不僅沒有上漲,一些地區甚至還因生產企業下調出廠價打壓了零售價走低,導致不少經銷商無法順利出貨。在經歷了幾個月的煎熬和等待后,化肥價格于去年12月開始悄然走高,那些吃過“旺季不旺”苦頭的基層經銷商,因擔心今年春耕化肥市場再度“量旺價難揚”,紛紛開始了反向操作:抓住春耕用肥旺季到來前化肥價格略高于自己采購成本之機,甩賣庫存化肥。
成本激增支撐價格
另一方面,生產企業因成本激增被迫提高化肥出廠價。從去年11月20日起,國家對非居民用電價格平均上調了2.8分/千瓦時,相應增加合成氨成本38元;從去年12月30日零時起,鐵路貨運價格噸千米提高0.7分,又使不少“兩頭在外”(原料從外地采購,產品要銷往外地)的化肥企業噸產品增加運費20~30元;從去年11月下旬開始,氣溫驟降刺激煤炭價格累計上漲已達70元以上,按噸氨消耗煤炭2.2噸計算,相當于增加成本150多元。至于氣頭企業,雖然氣價明著未漲,但實際上,大企業因天然氣供應嚴重不足,自去年11月下旬以來,裝置負荷率大多只能維持在50%~80%,相應抬高了生產成本。而對于中小氣頭化肥企業而言,去年11月以來,實際購氣價格已經上漲了0.15~0.2元/立方米,有些中小化肥企業所用天然氣價格甚至超過1.2元/立方米。這些因素累積起來,目前化肥企業合成氨成本已經比去年11月前增加了200~300元,尿素綜合成本攀升至1750~1850元。
與此同時,去年9月份以來,硫黃與硫酸價格發力上漲,累計漲幅超過100%,同樣增加了磷酸二銨企業的生產成本。氯化鉀價格則從去年最低時的2200元上漲至目前的2800元(出廠價),相應抬高了復合肥企業的生產成本。成本的增加,迫使眾多化肥企業,即便面對目前依然低迷的市場,也只能力挺化肥價格,避免再度虧損。
良好預期力挺后市
此外,聯儲及對化肥后市的良好預期,也促使企業敢于力挺化肥價格不降甚至漲價銷售。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化肥儲備帶來的風險,充分利用雙方的資金、倉儲設施及營銷網絡,近幾年,化肥企業普遍與大中型農資經銷商建立了聯儲聯營關系。由于建立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儲聯營關系,大中型農資經銷商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價格優惠,而且在目前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其獲得的批發價只是一個意向性的價格,最終的結算價將依據后期實際批發零售價給予“多退少補”。此舉大大減少了大中型經銷商的經營風險,故而紛紛接單取貨,配合化肥生產企業提價銷售。
一些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受煤炭、電力、天然氣供應緊張影響,自去年11月以來,國內不少化肥裝置被迫減產、停產,使龐大的化肥產能根本無法釋放。從相關專業協會近期通報的結果看,今年春耕期間,國內化肥總體供需平衡,不存在過剩,更不可能“旺季不旺”。尤其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度更高,對種糧補貼更多,對農村的政策傾斜力度更大,必將刺激農民種糧施肥的積極性,增加農用化肥的投入。加之天然氣存在漲價預期,煤炭價格仍在上漲,國際化肥市場受全球經濟企穩向好刺激近期也在小幅上漲,這些都有利于化肥價格后期持續走高,甚至可能在春耕用肥旺季,出現較大的上漲行情。因而企業敢于在目前化肥市場需求低迷的情況下力挺價格,大型經銷商也樂意備肥儲肥。但由于基層經銷商大多身居村鎮,消息比較閉塞,又缺乏對政策、趨勢、國內外化肥供求關系的研判與分析,反而擔心春耕期間化肥市場再度“旺季不旺”,急著派發存貨,最終導致化肥價格批零倒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