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氮肥報告》遲到的反思?草率的結論?


農資網 2010年1月21日 11:13 來源:南方周末 【

非官方報告

一份直指國家延續數十年的化肥補貼政策的調研報告,究竟是遲到的反思,還是草率的結論?

如果以2008年為例,中國竟有近四分之一總產量的氮肥流失到農田之外,不僅無助于糧食生產,更成為污染之源。這一駭人數據出自于一份名為《氮肥的真實成本》的非官方調研報告(下文簡稱“氮肥報告”)。

類似的“化學農業”危害多年前已被業內專家所察覺,但并不為公眾所熟知,而與此同時,作為中國農業化肥主要產品的氮肥產能卻在逐年增加,農業對氮肥的過度依賴日益加深。

1月14日,“三農”專家溫鐵軍率領的調查團隊公布了上述調查結果,并試圖游說國家相關部門調整對化肥產業的補貼政策,這將直接挑戰延續數十年的國家對化肥產業扶持的政策傳統,而背后維系的則是高達數千億的化肥產業。

成也氮肥,敗也氮肥

近幾年爆發的諸多水污染事件中已隱現氮肥的影子,“氮肥報告”試圖呈現兩者的因果關聯性。

2007與2008年,太湖兩度爆發的藍藻事件,一度被視為工業污染之禍。“氮肥報告”引用多名農業專家的實驗報告,認為此類污染事件中,氮肥亦是元兇之一。“太湖地區,農田地表水占太湖氮總輸入量的1/4。”1月14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朱兆良的話也佐證了“氮肥報告”。太湖藍藻爆發的內因就是磷氮含量過高,湖水富營養化。

土壤亦不堪氮肥之重。程存旺,“氮肥報告”主要撰稿者,2008年在山東調研時發現,大棚農戶甚至遠赴黑龍江買土壤作為作物的輪替土,“當地的土壤因為大量使用化肥造成了重金屬超標。”他分析說。“農業是面源污染(指沒有固定排放點的污染源,如沒有排污管網的生活污水)中的貢獻度最大的產業。”“氮肥報告”的領銜者溫鐵軍說。他的根據來自2008年開始的中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溫鐵軍稱目前無權發布結果,但可以肯定農業面源污染的嚴重性已成不爭事實。而調查者相信,氮肥無疑是農業面源污染的罪魁禍首。

建國初期,中國氮肥產量只有0.6萬噸,而半個世紀后,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氮肥生產和消費最多的國家,占世界氮肥總產量的1/3。

這源于氮肥對于糧食增產的功效。溫鐵軍也承認,隨著氮肥產量和施用量不斷增加,中國小麥、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總產量一度增產近十倍。

然而,“氮肥報告”指出,現在氮肥的施用量已遠遠超過糧食作物的需求量,肥效迅速下降。報告援引中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全國已有17個省氮肥平均施用量超過國際公認的上限225公斤/公頃。而河南省農業廳一項調查表明,該省每年施用的300多萬噸化肥中,只有1/3被農作物吸收,而其他或進入大氣,或沉留在土壤中,殘留化肥已成為巨大的污染暗流。

只是氮肥污染不像工業污染那么迅速和直觀,“它是看不見的。”溫鐵軍說。“氮肥報告”亦歸結了幾大害處:水體污染、溫室氣體排放、重金屬污染等。

更深層次的消極影響在于巨大的耗能。“氮肥報告”引用中國氮肥網的業內報告稱,中國每年的氮肥生產要消耗約1億噸標準煤,而且以每年接近1000萬噸標準煤的速度增長,另外還消耗全國近1/3的天然氣。

緣何積重難返?

出于糧食安全及補貼農業考慮,中國長期對化肥企業的生產、運輸、稅收等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

國務院1998年頒布通知強調:應優先保證、均衡供應化肥生產所需石油、天然氣、煤炭、礦石、電力等原材料及能源;應優先保證化肥及其原料的運輸,并對有經營資格的單位調運農用化肥和磷礦石實行優惠運價。此外還對化肥生產、經營和國內短缺品種繼續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氮肥報告”分析,僅免收增值稅一項就相當于每噸尿素(即氮肥主要產品)獲得56元左右的補貼收入,再加上其他優惠運價、優惠電價、優惠氣價等的補貼政策,尿素平均每噸補貼高達160元左右。

此外還有間接補貼,主要指國家財政支農支出中與化肥有關的補貼,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農民無節制施用氮肥,“農民一家一戶只有一兩畝地,多施一點氮肥成本也不高,沒有經濟核算概念,就算知道,農民也不在乎。”朱兆良分析說。

國家的財政補貼使得大量小化肥企業得以生存。“氮肥報告”稱,全國生產合成氨的企業近1000家,平均生產規模2萬多噸,而其中低于平均規模的小氮肥廠竟有800多家,這些小氮肥廠大多技術水平低、耗能大。“氮肥報告”指出,目前全國氮肥產量已經嚴重過剩。據中華氮肥網資料顯示,1997年我國氮肥生產即已開始盈余,近十年以年均增長6.7%的速度發展,最終產能過剩。2008年底,全國尿素年產能已達5900萬噸,過剩900萬噸左右。

在氮肥飽和乃至農業面源污染嚴重的情況下,國家補貼政策卻仍未調整,溫鐵軍分析其中原因之一是資本利益,“這里面有利益結構的影響,產業資本擴張導致親資本政策出臺,又從而有利于產業資本擴張。”在化肥產業內評選的100強中,大部分是國家和地方的煤炭、化工企業,眾所周知,這是現階段國情下的強勢企業,納稅大戶。

“另外,土地大規模減少,國家必須保證糧食持續增產,這是第一考慮。另外也有政策慣性的原因。”他說。

遲到的反思?草率的結論?

“氮肥報告”所列種種污染現狀,尚未獲得官方認同。國家此前曾兩度對工業污染源進行普查,但農業源尚無普查結果,氮肥的過量使用及污染后果也始終未引起官方足夠重視。

早在1970年代,朱兆良就曾在無錫地區進行實驗,發現氮肥高施用量的農田,產量不再提高,他向當時的縣革委報告了實驗結果,“縣革委要我不要再講了,這樣會影響縣里的農業生產。”朱回憶。

而彼時的美國正處于氮肥污染高峰期,氮肥企業產能過剩,水污染嚴重,“污染后果跟中國現在一樣,淡水和海洋水質富營養化,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美國農業貿易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郝克明說。當時美國水產最豐富的兩個海灣幾乎變成“死區”,大量魚類、貝類死亡,看不見鳥類。

“氮肥污染是農業發達國家的全球性問題,美國、歐洲都遇到很大的挑戰。直到現在,美國仍然有50%以上的氮肥不被作物吸收,一部分變成環境污染。”郝克明介紹說。

“現在國家‘十一五’規劃快結束了,正在編制‘十二五’規劃,今年是承前啟后的一年,我們覺得有必要對相關政策進行反思。”“氮肥報告”主要撰稿者程存旺說。

“氮肥報告”提出建議:減少對氮肥生產和流通行業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并設定化肥生產和使用減量目標,可在維持現有糧食產量水平的前提下將現有氮肥使用量減少30%至50%。

而朱兆良則對此持保留意見,他認為在糧食高產區可以適量控制氮肥施用,但在中低產區仍需增加氮肥使用。

“氮肥報告”的激進政策不乏反對聲音,中國農科院一位農業專家就表示,我國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使得土地肥力貧瘠,因此化肥利用率低,必須保證肥料的供應,“改變化肥政策不能草率下結論,必須化工部門、環保部門、農業部門一起商量,因為這涉及糧食安全,也涉及化工企業的利益關系。”

這位農業專家建議最好是循序漸進提高化肥使用技術,只有用好化肥才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郝克明則介紹了美國1980年代以后采取的措施,或可作為中國治理氮肥污染的借鑒。“美國環保部門向農戶介紹每一種農作物的營養管理辦法,如果農戶同意采納,國家會給予補貼。另外,美國農業部采取類似退耕還林的辦法,讓離水源近的農戶退田,改種草或其他植物以吸收農田流失的氮肥。還有,美國農戶在秋天翻地,春天種地,這種方法很容易導致氮肥流失,因此政府鼓勵種植一些覆蓋作物,以減少氮肥污染。”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舉報】 【關閉】【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