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開始,筆者所在的山東省五蓮縣街頭鎮就出現了一種專門從事為化肥“說媒找婆家”、從中獲取一定傭金的人員,很多人稱之為“肥托”,也有人稱之為“經紀”。這些人完全就像一直活躍在農村集貿市場牲口市上,專門為買賣牲口做說和,從中獲取一定中介費的經紀人一樣。這些人專門在本村鄰居或自己親戚、朋友范圍內從事化肥買賣。他們一般都稱自己和某農資商或某化肥廠的老板是朋友、親戚,正在推銷一種什么好化肥,不僅價格便宜,還一定能保證質量。他們先入戶宣傳、登記,再聯系好批發商直接送貨,他們既不需要自己運輸,也不需要資金投入,全靠嘴皮子說和。當農資商在他的指引下,把貨送到以后,他們再通知人們領取,幫助農資商收款付貨。只要化肥一賣完,他們便可以從農資商那兒領取到一定數額的中介費,一般每袋復合肥他們能提到5元的好處費,一天下來,他們能掙到幾百元。
這種現象表面一看就像近幾年剛剛升起的團購差不多,但這和團購有著很大的差別:一是團購一般價格都會比較便宜,依靠量大享受到價格的最大優惠。而這種形式購買的化肥零售價格一般比較高,是和當地市場零售價格是一致的。因為經紀人和農資商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經紀人要得到利益,就得維護好農資商的利益,他追求的不是零售價格的最大優惠化,而是零售價格和農資商保持一致,自然他就會最大限度的維護好農資商的價格體系。這樣,他也就會盡可能的賺取更多的好處費。二是這種形式購買的化肥一般都是單一品牌,不會像團購戶那樣能面對多個品牌進行選購。團購戶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廣告和其它信息來確定自己購買的品牌、種類。而這種形式購買戶只能聽從經紀人的事先推薦、說定的品牌,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他們全憑經紀人的一面之詞。這樣做更有利于配合農資商搞好自己要推銷的品牌,所以也最受農資商歡迎,這種形式也就得到認可。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雙方都會配合默契:農資商即增加了自己的銷量,又推銷了自己的品牌,而經紀人則不出錢、不出力,空手套白狼,何樂而不為?
這里面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化肥質量一般比較可靠,因為這些經紀人首先面對的是自己的鄰居、親戚,他們也希望能通過過硬的質量,良好的信譽而帶來回頭客,使自己的買賣能夠繼續下去。而這些親戚、朋友、鄰居,之所以愿意通過這種形式來購買他推薦的化肥,也是奔著可靠的質量而來的。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多同質化的化肥市市場和假冒偽劣的大量出現,使人們產生了一種信任危機,特別近幾年有些地方假冒偽劣橫行,大有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這種形式似乎成了購買者規避風險的一條途徑,或者說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再就是還有一個原因,一旦真的出現了問題,他們更容易相信經紀人能夠站在自己一邊說話,感到經紀人能夠為他們討回公道,也更容易和他們溝通。
但這里面也存在另一個重要問題,也就是不足問題。這些經紀人一般都是半路出家,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或者說根本就是不懂農資的門外漢,他們只能聽從農資商的介紹與擺布。這樣或多或少,也就為他們今后的發展設下了陷阱,也注定這種現象不會維持多久,只能是一種短命的暫時現象,也是眼下農資市場混亂無序的產物,也只能是這種條件下的產物。因為農民不僅需要農資,他們還需要現實的農化服務,在現實生產中,一旦遇到難題,他們需要人們去幫助解決,而這些經紀人卻無法做到。因為這些經紀人總歸是一種隨著季節變化的“隱形人”,他們只有在獲取利益的時候才能“現形”。而農民需要的是經年的農化服務,他們卻不能做到。中國農民不可能永遠在這樣一種無序的農資環境下購買農資。
隨著中國農村各種專業合作化組織的不斷出現和增多,中國農資市場一定會向越來越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與分流。也就是說合作社會發展成為一種像指揮中心一樣,是一個按照需要下達作戰命令的指揮部:合作社何時需要機械、農資、良種,只需要一個電話,各專業公司就會相繼上門提供全套的優質服務。合作社本身就是一個經營管理者,或者說就是一個投資理財者,只要確定好項目,核算好投資、收益額度,就會在自己的指揮下,達到預期的目標,而前提就是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在為他服務。
果如此,無論眼下的游商,還是規模較小的小賣部農資兼營店、夫妻店,還有眼下剛剛升起的這類經紀人,最終都會被淘汰出局。中國農資市場不可能永遠都會在這樣一種無序競爭下惡性發展下去。規模化、專業化、有序化、服務化,應該是今后農資市場發展的方向。作者:厲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