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化肥應該是最容易掌控市場的產品。它的用途非常明確,也非常簡單,就是播灑到農田中。而我國耕地面積是“不能動”的18億畝。就這么大的市場,每年的需求量是多少,應該很容易就算出個八九不離十。但奇怪的是,恰恰是這個產品,在2009年成了無可爭議的產能過剩大戶:800余萬噸產能擱淺,更有300余萬噸生產出的化肥找不到去處。這相當于20多個年產52萬噸尿素的裝置正在曬太陽。遙想當年,為了能建設一個這樣的化肥企業,從國家到百姓都要勒緊腰帶。當年為了建設中原大化肥,河南省省長甚至表示要“全省人民每人少買一條褲子”!這樣一個難得的產業,怎么會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呢?
現狀:蜂擁的產能遇上過冷的市場
“1998年進入化肥行業以來,我感覺今年是氮肥行業形勢最為嚴酷的一年。”河北正元化工集團董事長張立軍談起今年的尿素銷售情況時叫苦不迭。他預計今年公司的銷售利潤相比去年掉了一大半。“主要還是價格提不上來,尿素出廠價一直在成本價上下浮動。”張立軍說。
江蘇恒盛化肥有限公司今年新增了45萬噸尿素裝置,產能較去年翻了一番,但尿素盈利額卻不及去年的1/10。加上聯產甲醇的市場價格一路走低,總的算來利潤只能保本。“我們企業的狀況還算是不錯的,今年國內尿素聯產甲醇的企業70%以上都處于虧損狀態。”恒盛公司副總經理黃殿富說,“去年這個時期尿素價格近2000元/噸,而現在才1700元/噸。今年尿素的銷售價格太低了,始終這么低,每噸也就是幾十塊錢的利潤,我們基本上是微利運營。”據黃殿富分析,現在的價格是在10月份每噸1550元左右的基礎上漲起來的。就是這樣的低價還是在出口關稅下降、電價上調、天然氣價格看漲、部分企業淡儲資金到位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動下才促成的。
“9月底時價格曾跌到谷底,部分企業的尿素出廠價降到1450元/噸。”張立軍說。與尿素價格萎靡相悖的是上游無煙煤價格的堅挺。正元集團的尿素成本在業內算低的,為了保本當時也已積壓了近4萬噸的庫存。
“價格偏低最根本的原因是國內尿素產能過剩導致的供大于求。市場流通方面的影響并不大。”黃殿富分析說。
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的統計,到2009年底,國內尿素產能將達到6300萬噸。按1~10月份產能發揮水平計算,全年尿素產量約5500萬噸,氮肥行業總體產能過剩在15%以上。到2010年我國尿素產能將達到6600萬噸,產量將會上升到約5700萬噸,產能過剩近1000萬噸。
而黃殿富說:“國內工農業尿素需求約5100萬噸,產能過剩在1200萬噸左右。”
過剩的產能往年都是到國際市場上去消化。但是今年上半年國內尿素出口額大幅下降。據統計,1~6月份國內尿素出口量為69.4萬噸,同比下降81.6%,凈減少出口量308.17萬噸;1~6月份國內累計進口尿素3.88萬噸,同比增加391%。
尿素出口額大幅下降,內外因都有。從內因看,國家政策已不鼓勵化肥這樣的資源性產品大量出口。從外因看,金融危機致使全球需求疲軟。
“去年氮肥產能也過剩,但是因為國際市場行情較好,出口緩解了國內的過剩壓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國際上油頭、氣頭尿素價格下滑,加上需求不景氣,尿素價格一直低位徘徊。國內過剩產能無法排解,產品在國內打循環。在出口受限和內需不振的宏觀條件下,這1000萬噸的過剩產能足以導致市場供求關系畸形,并壓垮許多中小氮肥企業。”黃殿富說。
另據卓創資訊化肥網提供的數據,到8月份國內尿素企業停產檢修數量達33家(不包括限產、部分裝置檢修廠家);停產和檢修的產能達815萬噸,占總產能的13%。
大量積壓的尿素
原因:有錢的有資源的都在上項目
一方面是市場的極度疲軟,另一方面卻是產能的節節攀高。
今年又有8家尿素企業的新項目已經或即將建成投產。這些新增尿素產能包括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40萬噸產能、江蘇恒盛化肥有限公司45萬噸產能、江蘇靈谷化工有限公司80萬噸產能、中石化齊魯分公司達州化肥廠48萬噸產能、河北省東光化工有限公司30萬噸產能、達州大竹玖源化工有限公司70萬噸產能、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80萬噸產能以及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80萬噸產能。
在這些新增產能中,以無煙煤為原料的尿素項目產能為100萬噸,占總量的21.8%;采用加壓粉煤氣化技術的尿素項目產能為80萬噸,占總量的17.5%;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尿素項目產能為278萬噸,占總量的60.7%。 截至8月底,計劃今年內投產的尿素新增產能達458萬噸,比2008年新增的285萬噸產能又增加了60.7%。氮肥行業正在陷入一個產能越過剩越擴能的怪圈。
“導致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國內外需求拉動和國內的投資過熱。”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淑蘭分析,從2007年下半年起,尿素供大于求的矛盾已初步顯現,市場曾一度出現極度低迷的現象。但當時國際化肥的高價位掩蓋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那么,是什么原因拉動了空前的過熱投資呢?
業內分析,原因來自于兩個方面。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高級工程師韓紅梅認為,一是行業內企業有充裕的資金擴張產能,二是行業外企業也進入了煤制化肥生產領域。行業內企業擴大產能一般是其自身發展的需要。近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型化肥項目中,有天然氣化肥企業為尋求新的發展空間而到煤炭資源地建設的項目,如云天化內蒙古呼倫貝爾項目、瀘天化寧夏銀川項目、赤天化貴州桐梓項目等;有占據資源優勢、尋求資源轉化的項目,如中石油塔里木、達州等天然氣化肥項目,山西和陜西等省份的煤制化肥項目等;有因為遠離無煙煤產地而必須進行原料路線改造的項目,改造的同時擴大產能,如山東華魯恒升集團有限公司、兗礦魯南化肥廠項目等。
“行業外企業進入煤制化肥生產領域的原因則比較復雜。”韓紅梅說,近年來,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一些煤炭資源地政府為了地方經濟發展,出臺了一些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求資源就地轉化率必須達到一定水平。作為煤化工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單元,煤制化肥與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二甲醚等煤化工項目相比,項目報批只需省級備案,技術相對成熟,投資相對較低,建設周期相對較短,進入門檻最低。一些煤炭企業、電力企業等,為了爭取到煤炭資源,必須滿足資源轉化率的要求,從而選擇了利潤率水平并不高的煤制化肥項目。“這類項目一般采用先進的潔凈煤氣化技術,建設規模大,符合國家關于基礎肥料產能向資源地轉移、產業技術升級的要求,但也加劇了國內化肥產能過剩的局面。”
“盡管行業產能過剩嚴重,許多企業仍有擴產計劃。若如期實施,到2012年氮肥新增產能將達到合成氨700萬噸、尿素1107萬噸,尿素總產能將達7000萬噸以上,大大超過目前5000余萬噸的國內消費量。”韓紅梅說。
辦法:實行以新汰舊產能指標控制
記者采訪一圈下來,發現對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各有己見,但對限制新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都無異議,而且其措施越來越趨于具體。
韓紅梅說:“應該將新增優勢產能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如資源地新增產能必須首先收購非資源地現有落后產能,獲得產能指標后再異地新建。通過產能置換來整合企業資源,削減企業數量,改善產能結構,保持總量平衡。”
劉淑蘭的意見是,不再擴張新產能,不僅包括新上項目,而且包括老廠改造項目。還有,國家的準入門檻不應只從產能的角度,而應該從提高企業環保、節能減排、安全等綜合能力的角度來設定,還要合理布局。
非常時期應有非常政策。陜西渭河煤業化工集團運銷與市場部部長薛三省建議,現階段應將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審批權統一收歸國家發改委。在批準新項目前,要求項目所在地政府必須淘汰相當或更多的落后化肥產能。非這樣做不能有效防范地方政府亂批亂建項目。
黃殿富認為,不能通過簡單注資挽救落后企業,不能僅囿于資源優勢上項目。否則,有可能還會把原先的落后企業保存下來。
據了解,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已于2008年1月9日發布的《合成氨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344-2008)對新建合成氨生產企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準入值作了如下規定:以優質無煙塊煤為原料的合成氨裝置綜合能耗應不高于1500千克標準煤/噸;以非優質無煙塊煤、焦炭、型煤為原料的合成氨裝置綜合能耗應不高于1800千克標準煤/噸;以天然氣、焦爐氣為原料的合成氨裝置綜合能耗應不高于1150千克標準煤/噸。該標準對現有合成氨生產企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也根據原料的不同分別作出了不大于1900千克、2200千克和1650千克標準煤/噸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