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省份,也是全國農業大省之一,擁有廣闊的農資市場。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特殊的農業環境帶動著廣東及周邊地區農資市場發展,農藥、化肥的高度依賴讓這里成為廣東農資與外省農資、國內農資與國外農資激烈競爭的市場。在這場跨世紀的競爭中,廣東農資正以它獨有優勢和長遠戰略詮釋著華南農資的未來。
需求誘惑 眾品南下
廣東的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水果、蔬菜、甘蔗、花生、茶葉、蠶桑、煙葉、大豆等。廣東常年受高溫、高濕天氣影響,農作物病蟲害多,是肥料、農藥的使用大省。廣東年肥料消費量超700萬噸,農藥消費量7.1萬噸(商品量),但是廣東省化肥自產能力不足200萬噸,有70%多的化肥需要從外省調入。
從事農資行業30多年的“老生資”王安經理告訴記者,1987年廣東首家民營肥料企業誕生,標志著廣東肥企和肥料市場的一步步崛起。特別是90年代后期,撒可富、紅日阿康、洋豐、鄂中、西洋、魯西、豐喜、史丹利等外省復合肥企業開始進軍廣東市場,眾多國際農資品牌也登陸華南市場,肥料公司如美盛、挪威海德魯、德國鉀鹽、俄羅斯阿康、羅馬尼亞復合肥等;農藥企業有拜爾作物科學、先正達、美國陶氏、德國巴斯夫等。廣東農資市場進入全面競爭時代。
競爭逼迫 誠信為本
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坐店經營到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從進口肥一統天下,到當前國產品牌占據主導地位……廣東肥料企業的成長濃縮了中國磷復肥的發展歷程。芭田公司成為國內唯一的一家復合肥上市公司,而且還是國內生產復合肥、控釋肥、綠色生態肥為主業、開發利用農業廢棄物為肥的環保型高新技術企業,已擁有十項發明專利,多項技術國內領先,還是《國家有機無機復混肥標準》的組織制定者;福利龍公司從2005年就走出廣東選擇了跨省發展戰略,在陜西、貴州、山東建立了生產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業績;成立剛剛三年的拉多美化肥公司,以準確的品牌定位與科學的市場操作,在全行業遇到寒流的形勢下,實現了產銷連年增長;大眾農科以土壤調劑(鈣鎂肥)、氨基酸多肽高塔復合肥、轉鼓造粒復合肥多元化產品和獨具特色的農化服務贏得了農民朋友的追捧;廣州天河奧特農化新技術有限公司以獨特的有機肥配方產品暢銷南方市場……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企業和經銷商也在發生著變化。不論是肥料、農藥的批發商還是零售商,店內所陳列的產品較前些年規范了許多,國產品牌增加了許多,昔日那些魚龍混雜的產品就是刻意去找也難以找到。據廣東省農業廳今年春季肥料產品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在抽取的8個市30個肥料經營單位銷售的肥料產品100批次,71批次產品合格,29批次產品不合格,合格率為71.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個百分點。其中,尿素、鉀肥抽查8次,產品全部合格;磷肥合格率為85.7%;復混肥料(復合肥料)合格率為70.4%。然而,2004年廣東省流通領域抽查的復合肥品種中,抽樣合格率僅為 53.2%。
外求資源 守土有方
重壓之下必有勇者!在進口肥與外省肥的夾擊下,廣東肥企并沒有泄氣。福利龍公司在沒有原料優勢的情況下,毅然揮師北上,在陜西、貴州、山東建廠,以省外擴張換取長足發展;深圳芭田發揮公司擁有高塔專利技術之優勢,在內蒙古、江蘇、廣西建立生產基地,發揮地域、原材料和銷售優勢,生產出珠三角地區種植戶喜用的速溶速效肥料;廣東拉多美化肥推出雙高含硫高塔復合肥,以其速效加長效贏得了產銷持續增長;廣州天河奧特農化新技術有限公司看準有機肥朝陽產業,確立了打造華南有機肥第一品牌的誓言……
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農藝師段繼賢認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是沙糖桔、香蕉、桉樹、荔枝、龍眼等經濟作物種植區,由于規模大、收益高,農民農資購買力明顯要高于其他省份,且能夠用得起高檔優質的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對于質量高、效果好和大品牌農資更是趨之若鶩。 “華南地區是值得國內外農資企業重視開拓和深耕的市場,也是中國農資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凱米瑞化肥董事長方慶生這樣評述了廣東的肥料業。他說,未來幾年,廣東農資市場容量還會增加,但隨著外省農資的不斷增多和本地農資的崛起,缺乏成本與價格優勢的廣東農資,必須要走產品差異化、專業化的銷售路線,這樣才能適應市場需求。
在中國農資質量萬里行走進廣東啟動儀式上,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蔡漢雄、省土肥總站站長梁友強等廣東省主管農業的領導、專家在發言中明確表示,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為農資產銷用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是廣東省各級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廣東企業要在市場博弈中以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優良的農化服務贏得消費者的認可。